清明专题征文:清明话孝心

清明专题征文:清明话孝心

语转小说2025-05-10 08:39:59
小城外再往外有一片荒芜的空地,遗留着八十年代清冷冷的几个坟堆。隆起的坟包上偶尔一两个插着的花圈也是光秃秃地没了花朵,四周杂草丛生,灰朦朦枯败着,即便是在清明节这样的早春季节也看不到一丝发了芽的绿色。三

小城外再往外有一片荒芜的空地,遗留着八十年代清冷冷的几个坟堆。隆起的坟包上偶尔一两个插着的花圈也是光秃秃地没了花朵,四周杂草丛生,灰朦朦枯败着,即便是在清明节这样的早春季节也看不到一丝发了芽的绿色。三米外盘曲着冰凉的铁轨,不知何时火车会嘶鸣着疾驰而过,惊扰着那些没有知觉的魂灵。
每当清明节之际,三姐妹便邀约着来到这片坟地,其实本是四姐妹,大凤、二凤、三凤、四凤。大凤和二凤因为老人的房产争执,老死不相往来,加之大凤住得远,便只就地象征性地烧烧纸,烧烧钱作罢。
此时二凤、三凤、四凤来到父母大人坟前,因为没有墓碑,她们就在坟墓的正前端分别点燃蜡烛,摆上供品,一一磕头上香,一丝潮湿涌上她们的眼圈,一副虔诚孝顺的女儿模样!之后憨厚、实诚的三凤、四凤蹲在一边默不作声地烧纸烧钱,唯有心灵嘴巧的二凤一边烧着纸和钱一边掏心掏肺地絮叨着:“爹呀,娘呀,我给你们送衣服送钱来了,都是百元的大钞票,还有成打的美元,你们需要啥就买啥,别再像以前舍不得花……”一列火车呼啸而过,卷起一地的纸灰,纷纷扬扬,翻滚在她们姐妹的头顶,风呼呼地拍打着二凤的脸,也将二凤的话卷进吼叫的铁轨粉碎。
事实是两位老人生前从未见过二凤的半分钱,何止这些,又何止这些……
让我们把时间倒退回二十五年前。
李老太太刚刚去世不到三个月的一天,也不知道是饿了几天,流了几天的泪,李老爷子才跌跌撞撞地来到三凤的家,一见三凤老泪纵横:“你二姐撵我走,让我滚出去,那是我的家呀……”当晚李老爷子浑身哆哆嗦嗦、颤颤抖抖地发病了,痴呆且半身不遂偏瘫,一个身体健康硬朗的老人就这样躺倒了。
对于二凤的所作所为,大凤、三凤、四凤心知肚明,二凤跟着她那个一肚子坏水的丈夫算是彻底坏到家了。大凤牙齿咬得咯蹦蹦响,三凤、四凤心里恨着无奈胆小怕事,事已至此该怎么办?
商议的结果是,轮,一人照顾一个月,从大到小。
碍于大凤的泼辣,一开始大凤便带着老人回到了老人自己的家,也就是二凤的家,只不过前后房子之隔而已。
说起房子这是李老太太生前最大的恨事。
两位老人像许多旧时平凡的老人一样一生贫穷却健康乐观,父亲没有工作,凭着一身的力气不间断地四处打工挣钱,母亲省吃俭用打理着一大家子的生活开销,倒也平平安安、幸福快乐。眼看着女儿们一个个工作成家生子,他们又责无旁贷地看起了外孙子、外孙女。
让单纯的老两口没想到的是,一天,二凤夫妇俩笑眯眯地坐在他们身旁,不无周到地说:“爹,娘,你看你们俩年龄一天天地大了,身边没有个照顾的人不行,而且你们这房子年代也久了,又破又烂,雨天还漏雨,我们呢,想把自己的那座房子卖掉,然后把你的房子重盖,以后咱们住在一起,大家也好有个照应,你们看好不好?你们考虑考虑。”
对于这样天衣无缝的说辞老人动心了,其他三姐妹老实巴交地一点心眼不长,各自有家也没意见。
于是一切都按二凤夫妇俩周密的计划开始行动。实际上他们不过卖掉了自己的两间房,在当时肯定价格不菲,只有他俩知道。还剩余两间房一直不间断地出租,在1980年那个没有租房观念的年代,而且是在小城镇他俩绝对堪称意识前卫超前。
就这样二凤夫妇神不知鬼不觉地霸占了老人的房产。盖房的时候因为有老人在,其他三个女儿女婿都尽可能地帮忙出力,谁也想不到老人说不出、道不明疙疙瘩瘩的晚年生活就此开始了。
房子的结构是这样的,一进门是一个窄长的过道,过道一侧开了个门,便是老人的卧室,中间是半个露天的厨房,后面紧挨着是2室2层的小楼,二凤夫妇和孩子住那儿。于是老人就成了走在太阳下面坦荡荡无设防的人,二凤便是时前时后时左时右甩不掉的影子,不经意就在人的心尖上划出一道道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冰冷的痕迹。
最奇特最好笑的是二凤的卧室里有一个三扇门的大衣柜,带锁的,两扇里面装着衣服,一扇里面则藏着在当时来说稀罕的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比方说点心、糖果、苹果等等。一次四岁不懂事的外孙女说漏了嘴:“外婆,妈妈的柜子里有好多好多的苹果,我去给你拿。”二凤红着脸无奈地拿来两个苹果给爹妈,没成想小外孙女从后面挤进外婆的怀里,手里捧着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叫着:“外婆,外婆,妈妈给你拿小的,我给你拿大的。”
吃什么饭也由不得两老人,炒菜几乎不放油,辣子面里才泼上一层汪汪的油,无论是吃面条还是凉拌菜,二凤他们都浇上浓浓的辣子油倒也有滋有味。而两位老人都不能吃辣子,干看着,想见个油星子除非你撕破脸,一生也是勤俭素淡惯了的老人在此竟吃得大倒胃口却不便说出口。还好能到大凤、三凤、四凤的家里享享口福,做做主人,一住十天半月一个月的,有时真不想回去,但又觉得不妥。一生都把好吃的留给孩子们了,现在老了倒争起嘴来?怎么能因为这样……哎,还是回去,当初要是不让他们盖房子该……两老人长吁短叹地后悔自己当年糊涂的决定。当然老人离开的日子也是二凤改善伙食的最佳时间,渐渐地二凤的孩子们一天比一天盼着外婆外爷的离开。
平日里三凤四凤常常给老人点零花钱,大凤没有工作也不必勉强,二凤是油锅里的钱都想捞出来攒着,恨不能一分掰做两分用,她能给钱?嘿嘿,还不如要了她的命。总是当老人病了的时候逼着要才被迫拿出自己该出的那一份,多一分都不行的。
二凤的缝纫活那可是挑尖的,别看她晚上加班加点地做活,可——不是做给女儿的就是儿子的,要么就是女婿的,怎么轮也到不了两老人的。就算是老人买好布料厚颜让她做,过不了一两个月也是上不了身的。
这些都是小事,老人没那么容易伤心的。在一个阴沉的早上,二凤夫妇带着所有的孩子们鬼鬼祟祟、遮遮掩掩地出去了,老眼并不昏花的老人知道在这个家里自己是多余的。原来他们一家是照全家福去了,后来看遮掩不住,也没必要掩盖了,索性把放大的照片挂在了墙上。看着他们一家幸福的照片,两老人相互对望着,老太太压低声音挤出:“二凤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呀。”为此并不爱照相的老人分别和大凤、三凤、四凤家照了全家福。
一天,二凤的丈夫黑着脸对老太太说:“你的命捏在我手里,我想让你死只要一句话就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