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首坝

龙首坝

鸿采散文2026-11-18 10:24:24
原以为县与县相交之处多穷山恶水,荒蛮之地,文明难觅,但在洛河两岸蒲、白、澄三县相交之处却有着北庙石柱、南庙石碑、秦王烽燧、文公故里、重耳避难堡、三国邓艾墓等人文遗迹,更有彰显盛世民丰的汉代漕仓,也有着

原以为县与县相交之处多穷山恶水,荒蛮之地,文明难觅,但在洛河两岸蒲、白、澄三县相交之处却有着北庙石柱、南庙石碑、秦王烽燧、文公故里、重耳避难堡、三国邓艾墓等人文遗迹,更有彰显盛世民丰的汉代漕仓,也有着韦村黑滩、龙首瀑布等自然景观。
洛河给我的印象总是水流湍急,万马奔鸣,携带着泥沙浩浩荡荡涌入黄河,今天到了龙首坝,看到了洛河轻缓温柔宁静的一段,许是一路的奔跑累了腿脚在这里放缓了脚步,一路的呐喊咆哮哑了喉咙在这里降低了音调,她平静下来了,犹如处子,那么静静地、缓缓地、平平地向龙首坝漫来。龙首坝为滚水式重力拱坝,高16.2米,长177.7米,上宽下窄,当浩浩荡荡的落水漫过坝顶,从近20米的高处落下,由于坝体略有坡度,看着仍然平静,没有撒起水烟,没有激起浪花,但几百米之外也能听见山涧中犹有千军万马厮杀咆哮,在山涧中仰头看,怕要觉着九天之水从头上倾泻而下,身处十八层地狱之中众鬼嘶鸣。原来洛河的一段平静就是为了一处的一鸣惊人。
早在汉武帝时,先民就开始开发洛河,修建龙首渠。1933年杨虎城倡导下,礼仪祉主持规划,于1935年10月建成了龙首坝。在龙首坝石碑下有一组汉白玉浮雕,讲述了这个地方有一条龙,兴风作浪,天大雨,河泛滥,人民死难逃散,饿殍遍野,后来在杨虎城等人的领导下,人民凿石开山,兴修大坝,引水灌溉,农业大兴,从此人民安居乐业,载歌载舞。大坝山涧下有一双龙洞,洞中有一条大青龙,相传西汉末年,刘秀讨伐王莽,在渭北中计被围,单骑脱逃,行至洛河西岸无法渡河,这时河岸古洞中飞出一条巨龙,驮起刘秀飞过洛河,由于这青龙从此出,驮了真龙天子,所以称之为双龙洞。青龙看着面部狰狞,身躯修长,游人在周围扔有祈福的钱币,还有燃起的香,看来也受着人们的香火。不过我心里老是在想,这条龙是不是浮雕中那条兴风作浪的龙呢,一山不容二虎,一水也不容二龙吧?若是同一条龙,它既危害过乡民,又帮助过天子,那么龙也是集善恶于一身,正如洛河一样,集咆哮与平静,湍急与平缓于一身。
龙首坝北200多米,有一个樊哙居住遗址,仅仅只是一个很浅的土窑洞,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那个食生肉,唬住霸王项羽助刘邦脱困的牛人,不过看到不远处有一个樊家川的村子,又不敢决然否定了。或许龙首坝这个地方就是兴刘之地,青龙救刘秀,樊哙助刘邦,兴起刘家江山,东汉、西汉绵延几百年。作为刘姓,我喜欢这个地方。
龙首坝还有道士挖龙珠盗金马驹的传说,还有洛河百年柳木根部横截面宛如中国地图的神奇物件。西边更有人宗庙,里面供奉着华夏始祖的女娃伏羲,那的八卦转角吊顶戏楼相传为木匠祖师鲁班初建……凡此种种,我不得不说,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就像这里绵延的山沟一样,很难窥其全貌,不敢轻言穷山恶水,得改口藏龙卧虎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