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出岫见柯岩

闲云出岫见柯岩

碧瓦散文2025-04-17 05:58:23
位于绍兴的柯岩风景区,是根据柯岩自古流传佛、道、儒三教并盛之说设计筑造的“三聚同源”景点,是以古越文化为内涵、古采石遗景为主要景观特色,将石文化、水文化、酒文化、名士文化、宗教文化融于一景,集自然、园

位于绍兴的柯岩风景区,是根据柯岩自古流传佛、道、儒三教并盛之说设计筑造的“三聚同源”景点,是以古越文化为内涵、古采石遗景为主要景观特色,将石文化、水文化、酒文化、名士文化、宗教文化融于一景,集自然、园林、宗教、娱乐及休闲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柯岩风景区,位于绍兴城西12公里处柯山东麓,南临鉴湖,北连柯桥,总面积为6。87平方公里,是鉴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始于隋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柯岩之“柯”,来源于柯亭。古人建驿亭,因陋就简,树枝为梁,青竹为椽,茅草为顶,以柯名亭,自有一种草创的粗犷原始。柯岩以石景而名世,但这石景却非天设地造。柯山之石石质优良,石条、石板便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流向四方。从魏、蜀、吴割据的三国时期发端,柯山便成了有名的采石场达四百余年,偌大一座柯山,竟被齐根挖去大半。“削壁耸千尺,危崖锁雾中”,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和石壁,留下了后人为之心惊、为之动容的奇异景观。柯山也从乱石纷飞的采石场逐渐变为人们览胜的“绝胜”之地。至清代乃有柯岩八景著名于世,山明水秀,峰奇岩幽,时人津津乐道。经现代别具匠心的营造,山水巧置、如诗如画,建成了天工大佛、七岩观鱼、三聚同源、越女春晓、镜水飞瀑、仙人洞桥等二十多个景点,形成了石佛、镜水湾、越中名士苑三大景区。
步入具有唐代风格的景区正门,迎面一座唐代风格的古朴石亭,亭中古碑上刻王羲之手迹“柯岩绝胜”四字。猛然间,探幽揽胜之趣油然而生。
三脚二步跨入园门,脚下是一条宽阔的花岗石大道,笔直通向新筑成的“莲花听音”――99块巨石拼铺而成的莲花位于中心,石莲花半径9。9米,象征佛家的“九九归一”,全国最大的石莲花。导游介绍,天气晴朗的日子,在上午10时10分,人立莲心,人影与佛影就会在一条直线上,称“人佛合一”。可惜,去柯岩的那日有厚厚的云层,无法亲历这一神秘的奇观。东侧对着石莲的一堵弧形壁是砖雕回音经壁,上刻五千七百余字的整部佛教大经《金刚经》。诵吟此经,可令人开智益慧。人立莲心,面壁诵经,回音似空谷传声,梵音萦绕;人处砖壁之二端而对着砖壁说话,即便是喁喁私语,也能非常清晰地听个一清二楚,就象打电话一样,那效果决不亚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在莲花听音的中心,同伴们疯狂地大呼小叫,感受着那奇妙的回声。
从“莲花听音”出发,有东、西二条石径。我们踏上了东边的小路,一条拱型的小桥横跨在曲折多变、婀娜多姿的人工湖上。沿着石板路前行,只见一石柱拔地而起,直插云天。过拜石亭,就到了峭然卓立的奇石脚下。那历代誉为“石魂”、“绝胜”、“天下第一石”的“云骨”石,巅若戴笠,足似立锥,上丰下削,自有一种奇异和惊险。青石丹书清光绪初年镌刻“云骨”两隶书大字,字比人高,字体刚劲,神形兼备,突显风骨和力量。“云骨”石高31米,底围4米,而接近地面的骨突处厚薄竟不足1米。看似头重脚轻,却已在风雨中屹立了一千多个春秋。云骨从平地上直插云霄,其形体曲折,变幻多姿,颇有些苏东坡写庐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都不同”诗的意境,堪称奇观。从南往北看,“云骨”石耸立如锥,婷婷娉娉,又形似一座颠倒了的宝塔,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予人以随风摧折的岌岌可危之感。而从东往西看,既似闲云出岫,飘飘忽忽,潇洒飘逸,又似一炷炉烟袅袅升空,渐入虚幻,故别称“炉柱晴烟”。岩顶居然还有一枝古柏,葱茏苍翠,虬枝横斜,据考证树龄已逾千载,也有“石魂”之称。据说“云骨”石是古代石匠采石的高度度量标尺,俗称“竖标”,为的是保证采石的尺寸。此地原是三国时期的一处采石场,数代石匠几百年间一锤一钎,鬼斧神工,造就了姿态各异的石穴、石洞、石壁、石柱……不想时过境迁,石是采不成了,却为后世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奇观,也算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行”了。
云骨东南,有一“拜石亭”,亭中抱对云:“万匠削不尽,一柱空中全”,在此望云骨,妙不堪言。据说,号称“石痴”的北宋大书法家米芾一见云骨即不忍离去,绕行数日,最后在此亭拜石而“癫狂”。
“云骨”石西无多路,采石留下的石穴中荡漾起粼粼碧波。水池之中,一岩孤耸。面积550余平方米的的大池正中,有一尊胖墩墩的“石佛”与“云骨”为伴。“石佛”原是当年采石的孑遗之物,开凿于隋开皇年间,起因却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矢心素愿。据记载:“有石工发愿为此,未成而逝,以禅之子,子复禅孙,三世讫成”。高约十余丈的岩石顶上凿有香炉,香炉里长着生小树二株。香炉之下是佛龛,内凿弥勒佛坐像,佛相宽颊广额,法相敦厚慈祥,仪态文静端庄,通体一石,高20。8米,为浙江四大石佛之一;岩壁画面积达230平方米,堪称当代江南最大的壁画群,是江南古石刻艺术之珍品,系唐代僧人依岩开凿而成。“石佛”耸立于“云骨”西侧,是柯岩的灵魂。此佛雕琢,别具一格,其大佛造像莲台及佛殿石阶均由同一巨石雕成。柯岩的“石佛”与国内众多半圆雕、浮雕石佛不同,佛背与佛龛不相缀连,采用的是少有的圆雕手法。最奇特的是大佛两耳相通,可容一人自如往来,世所罕见。据说,“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一语,其典即出于此。大佛对面隔水设有平台,平台的正北设有供桌,终日香烟缭绕,为大佛笼上了神秘的面纱。
“石佛”西侧又是一处盆景式的山水,一泓清池,映照着壁立的青峰。沿山下的小路前行,有“蚕花洞天”,洞形好似春蚕,充满神奇色彩。进洞探幽,两边百尺悬崖,陡壁如削,洞内阴湿,仰视天空,只见一线天色。出“蚕花洞”前行,一方巨大峭壁上刻有篆书“柯岩”二字,字是清代光绪年间所镌,笔势遒健,苍劲有力。绕过峭壁,就是“七星岩”。岩口狭窄险要,入内豁然开朗,可容千人。这里以前有“七星庵”,现在岩壁上尚有“古七星岩”刻石。共有七个岩室,大小各异,别有洞天,岩间流泉不断。峭壁之下,有池五口,水作墨绿色,凉气习习,深不可测。环顾四周,只见奇岩怪石,或立或俯,一片千姿百态的石景。
与嶙峋的石景相辉映,采石遗迹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无过于波光粼粼的那一潭潭墨绿。如果说石佛景区那点点块块的碧水池沼犹如散落的珍珠,邻侧的镜水湾景区则已是水光连天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