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兴田

重逢兴田

东郭履散文2025-04-18 03:21:29
几天前接到电话,说是局团委组织人员去浮梁兴田开展活动。由于工作经历的原因,兴田我是去过的,不过那还是很早的事情了。一个电话不禁勾起了残存在脑海的久远的记忆。记得我踏足兴田是一个行色匆匆的夜晚,且受到了

几天前接到电话,说是局团委组织人员去浮梁兴田开展活动。由于工作经历的原因,兴田我是去过的,不过那还是很早的事情了。一个电话不禁勾起了残存在脑海的久远的记忆。记得我踏足兴田是一个行色匆匆的夜晚,且受到了当地相关单位负责人的热情款待,在一家楼下流水潺潺的小餐馆谈笑风生地享受美食,喝了不少酒的我倒头便去见周公了,第二天早上就归程了。没有机会亲近当地的自然和人文,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了。
昨天我们一行二十余人如约乘坐一辆中巴踏上了兴田之旅。天公作美,本来前一日还是春雨绵绵,而且天气预报也称这天还有小雨的,可是却春光明媚,一如我们全车所有人的心情。朝气是年轻人永远的专利。车上坐着歌唱好手,我们自然是不会放过聆听好音乐的机会的。在轻松活泼的几首歌曲之后,我单位也被“点将”了。为了以示区别,给大家助兴,由我单位的小伙子负责朗诵本人的诗作——遥夜如水,没想到反响还不错。局团委负责人以前是小学语文老师,朗诵水平是一流的,她又重新标准地“演绎”了一次,并幽默地进行解读。只是途中出了一个小插曲,中巴司机可能路不太熟,而熟悉路程的于前排的她又忙于念诗,车子跑过了去兴田的岔路口,好在及时发现并折返回来,没有耽误多少时间。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们来到了兴田的第一站——程家山。由于事先局团委已经派人进行了联系,兴田乡纪委、团委和程家山村负责人早已在那儿等候我们。走下车,春的气息迎面扑来,油菜花的黄、山丘杜鹃的红、不知名的野花的紫……写就了芳香弥漫、色彩缤纷的乡村春之烂漫,“小心被蜜蜂蛰到了!”,当地负责人善意的提醒给我们的心里越发增加了一丝春意。蜜蜂是美丽的精灵,在这里有它们恬适的舞台。“清明感恩、缅怀先烈”是我们此行的主旨之一。我们沿着山势陡峭的水泥台阶拾级而上,高约八九米的程家山烈士碑映入眼帘,它俯瞰着秀山丽水,在山的怀抱中显得别样的庄严肃穆,碑后的烈士墓长眠着100多位烈士的英魂。据程家山村委会负责人讲解,1931年初受方志敏领导的工农联盟委派7位同志来当地,以燎原之势建立了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到1936年已逐渐发展到邻近八县800多人的队伍,后来汇合到大革命的洪流中一直到全中国解放。作为当时的战场,这儿见证过许多惨烈的战争。战火硝烟虽已散去多年,可散不去人们对先烈们长长的哀思。我们虔诚地向烈士们鞠躬,并默哀三分钟,团组织代表还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随后我们于鲜艳的团旗下合影留念,让珍贵的记忆定格。可以告慰英灵的是,如今的兴田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生活幸福安康,他们的革命理想已经实现。
随后,我们一行驱车十五分钟来到了乡政府所在地。昌江河贯穿而过清澈如练,宛如一条玉带给这方小镇增加了诗意的灵气。走在二米长的石桥上,脑海里浮现的是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兴田人是好客的,这一点在我们丰盛的午餐上得到了体现。野鸡、泥鳅、河鱼、蕨菜??????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摆满了一大桌,让我们的胃口大开。美景和美食相伴,实为人生一大快事。
下午我们开始了探寻昌江河之源的行程。车子沿着昌江河的公路蜿蜒而行,来到江西与安徽的交界处,便要下车步行了。我们一行说说笑笑,边走边拍照,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处渡口。这儿的水很浅,最深处也就一米五许,清澈得连水中的鹅卵石悉数可见。可能是枯水期的原因吧,河面并不宽,约几十米而已。同伴们戏称:这里真是天然的游泳池。兴田乡的负责人介绍,这儿就是源头了,再加上游岔口还有安徽祁门下来的一条支流,共同形成了景德镇的母亲河,哺育了瓷都儿女,孕育了千年的陶瓷文化。为此,我们不禁肃然起敬。乡干部为我们义务当起了摆渡工,原来摆渡是有讲究的,看着他们娴熟的动作,阳光映于水面,小船悠然划行,好一幅和谐的春天图画。几个年轻人别具一格,没有坐船而是选择河床浅的地方涉水过河,与大自然来了个“零距离”接触。已经过河的同伴们往他们行走的方向扔石子,溅起阵阵水花般清透的笑声。年轻是多么美好,在这生命之源,仿佛赋予了新的含义。
我们行程的最后一站是登山造访宝华寺。这儿的山并不高,属于丘陵地带平坦的山形。路很宽,有新修的痕迹。很多同伴采花的采花、采蕨菜的采蕨菜,尽情挑选大自然恩赐的春的礼物。宝华寺是座不大的寺庙,可是香火却蛮旺的,可见来还愿的香客。几间瓦舍呈四合院状,几十个平方的院子,前面没有遮拦。我们于美好的春天里向佛祖顶礼膜拜,许下美好的心愿,相信经历了夏的洗礼、冬的考验,一定会有秋的收获。
踏青兴田的一天是短暂的,也是丰富多彩的。记忆中的兴田在我脑海中逐渐丰满起来,串起岁月的珍珠,组成七彩环献给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兴田。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