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家教
2011年8月,央视知名主持人董卿做客北京卫视《BTV秀场》,畅聊心路历程,娓娓讲述她和父亲之间的别样情感,其间数度眼泛泪花,引得很多观众感动落泪。访谈中观众了解到“舞台上优雅谦和,舞台下笃定坚毅”,被誉为“央视一姐”董卿的成功源于父母“管教超严厉”的“魔鬼家教”。
从7岁开始每天刷碗,中学放假到宾馆当清洁工,每天早上到操场跑1000米,不许照镜子、要背诗背古文……这些父亲带给董卿的童年“阴影”,让她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是父母的亲生女儿。
董爸爸是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名校复旦新闻系的老牌大学生,对女儿的要求非常高。在董卿还未上学时,父亲每天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她必须抄写的成语。一家人围坐的吃饭时间,是少年董卿每天的“受难时”,因为“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爸爸这时候总会挑剔她的一举一动,有多少回,小董卿是一边刷刷地流着泪,一边往嘴中扒着饭。高一暑假,十五六岁的董卿在父亲的坚持下,去宾馆当清洁员,仅是抬起席梦思床垫换床单这一项活,就把花季少女累得几乎不成人样。
大一寒假,从没用过温柔的方式与女儿沟通和交流的父亲,第一次敬了女儿一杯酒,说“我跟你道个歉,我想想这么多年对你是有很多方式不对……”。董爸爸终于结束了对女儿的“魔鬼家教”。
“父母一日严,子孙一世福”,董爸爸成功的“魔鬼家教”有其科学合理、可供家长朋友借鉴的成份,但绝不是完美无缺的教育方式。家庭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安全的港湾、是一方花芳草美的“百草园”、是一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小天地。尽管我们习惯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来比喻家庭、父母在孩子成人前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教育地位。但家庭毕竟不是“学校”,父母的教育角色也代替不了“教师”。家庭教育“爱”是核心,亲情、关爱是家庭教育最好的粘合剂、连心桥。明智的家长无不认可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一些“苦头”吃,孩子才知道“甜”的滋味与来之不易;但是不能因此,让“魔鬼家教”成为教育子女的主导方式。家长应该是在以“关爱、民主”为核心、严慈相济、宽严适度的“民主式”家教中,适时、适当地辅以“魔鬼家教”的辅助形式,“魔鬼家教”只能是日常家庭教育的“调味剂”、“小短剧”。
董爸爸的“魔鬼家教”就在董卿的心理上永远地留下了一记挥之不去的“阴影”。在《BTV秀场》访谈中,董卿就有这样一段话:“我不知道有一天,我有了小孩以后,会不会用这种方式对他,我很害怕,因为我本能地觉得,我会……”
童真、童趣,天真无邪,应该是童年留在每一个人心中最美好的记忆。做父母的都应该为孩子撑起家庭的“防护伞”,营造孩子健康成长、快乐成才的自由“小天地”!
版权声明:本文由久久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