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之戒色

色·戒之戒色

鹭鸶藤散文2025-05-09 21:48:34
任何游戏都有规则,谁违反了规则,谁就只能出局。在王佳芝与易先生这场生死游戏中,谁动了真情,谁就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动什么都好,无论是动容动色还是动心,但千万不能动情动真。恐怕这也是张爱玲先生独具

任何游戏都有规则,谁违反了规则,谁就只能出局。在王佳芝与易先生这场生死游戏中,谁动了真情,谁就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动什么都好,无论是动容动色还是动心,但千万不能动情动真。恐怕这也是张爱玲先生独具匠心之所在罢,《色·戒》其实告诉我们的不过就是两个字:戒色。
谁说英雄不近色?食色性也。但是人之所以与动物不同,正是因为人性与生物性本能不同,人有五性——感性、理性、情性、悟性和德性,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人的观念、理念、意念、信念和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色是感性,是欲望,是诱惑。戒是理性,是意志,是智慧。而面对爱情,女人是感性动物,男人是理性动物。因为男人总是会用理性取舍爱情,即使他因为“色”而爱上女人,但当他通过理性思维和意志信念分析清楚一切并不“实”时,他总是会放弃“色”而选择“戒”。所以,戒色就是用理性控制感性,远离欲望、远离诱惑、远离冲动、远离疯狂。
一个人怎么想就会怎么做。故事中的王佳芝感性单纯,幼稚无知。易先生理性冷酷,老谋深算。日伪时期的大背景下,王佳芝在一个同样幼稚的大男生的爱国主义鼓动下,懵懵懂懂地为了民族为了信仰,事实上是为了一个青涩朦胧的初恋情结,从岭南大学的女学生摇身变为风情万种的麦太太,走上了刺杀大汉奸易先生的革命道路。但是,世上很多事情总是不按常规发展。麦太太本是一个诱饵,未曾想最终却被猎物当作美味吞了下去,干净利索,半根骨头都不剩。
易先生何许人也?“他是实在诱惑太多,顾不过来,一个眼不见,就会丢在脑后。不去找他,他甚至于可以一次都不来。”而麦太太呢?“还非得钉着他,简直需要提溜着两只乳房在他跟前晃。”张爱玲在原著中就入木三分地刻画,其实权势是一种春药,女人从头到尾都是被动的。甚而至于更露骨地说,要得到男人的心,必先通过他的胃;要得到女人的心,必先通过她的阴道。所以,与其说他不仅进入了她的身体,而且进入了她的心。还不如说因为他进入了她的身体,所以进入了她的心。此时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其实这场游戏的结局早已注定——当男人结束的时候,女人才刚刚开始。这就是男人与女人的区别。
她临终一定恨他,不过如果不是这样的男人,她也不会爱他。因为这份爱,原本尚为理性、原本充满爱国正义、热血沸腾的女人便不可逃避地为情所困,在生死关头放弃信仰、放弃理想,只低喊一句“快走”,就违背一切初衷改变一切命运,用自己的年轻的生命换回了男人的逃脱,用自己的痴情换回了男人秘密处决女人的绝然决定,演绎了一场关于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背叛与牺牲。
男人呢,男人因为人性的本能,被女人所吸引,为女人所心动,一度颠覆了男人一惯的从容和所有的理性,意乱情迷间饱受爱情煎熬。但是,当这种关系被更大的欲望、更疯狂的人性本能所破坏时,男人选择的是曾经的近乎冷酷的真实与理性,毫不犹豫地出卖了那份令他神魂颠倒的感情与灵魂。其实他们原本就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理性的男人无论怎样喜欢女人,都不会因为女人而放弃所有。即使在易先生心里,她是唯一真切存在过的让他心底柔软如婴、让他想哭让他心痛的女人又怎样呢?小说的最后,易先生哭了,也许是为了某种美好的失去,也许是因为一种永恒的感情。“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这就是男人的爱情。他对她的欣赏,对她的渴望,对她的温存,对她的冷落,对她的无情,对她的放弃,都是爱情的表现。这样的爱情,也许不是天长地久,但绝对是刻骨铭心;这样的爱情,也许更多的是性的渴望与快感,但绝对是欣赏有嘉欲罢不能、痛得最深爱得最苦。
遗憾的是短短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让人感觉到的爱情,却是王佳芝被易先生6克拉的粉红钻戒所迷惑,心下想道他还是爱我的,于是心甘情愿地为这份不知道是不是爱情的感情赴汤蹈火。不管怎样,这份感情已然深刻到可以为他放弃生命,为他牺牲自我。不得不为女人的傻得可爱的勇气和痴情感动。明明知道爱情的毒,却偏偏头也不抬一饮而尽……于是知道,美人计其实不是计,自古英雄不过将计就计罢。而女人原本就是为爱而生的。岂不说一个小小的王佳芝,就连旷世无双的美人西施,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小凤仙,妙笔生花灵性十足的张玉良,面对爱情,面对爱人,哪一个不曾为了爱忘却了初衷、丢失了信仰、失去了自我?!
色易戒,情难防。这样的女人,这样的秀色,不戒也罢。

二OO七年十一月三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