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年系列之“看春晚”
春节晚会是全国人民除夕之夜必不可少的一道最想吃的菜。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春晚开始,20多年来,每年的大年三十是我们最为关注和高兴的,大家总会早早吃罢年夜饭,静静等待8点钟晚会的揭幕。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期盼,一种等待,一种习惯,一种无法抹去的过年情结。年年春晚年年看;年年失望年年望。所以对今年的春晚,我也没报多大的希望,但是也只有耐着性子打发年夜的漫漫时光!却不料刚一开场,盛大的场面,浓浓的春意,就紧紧吸引了我。整台晚会慢慢看下来,感觉总的印象不错,尤其是姜昆的相声《有点晕》、宋祖英和周杰伦的“英伦组合”、刘谦的“近景魔术”、赵本山带病演出的小品、高难度的杂技以及颇具特色的军旅节目。
而更难忘的是地震板块的感动、奥运板块的激动和航天板块的骄傲。当屏幕上播放汶川人民在震后的简易房里,在政府以及全国人民的帮助下,欢欢喜喜贴春联、烤腊肉、吃年饭的时候,我禁不住泪水只想外流。看着这些素未相识的乡亲们,心里有种酸酸的痛,同时也像看到自己久别的亲人一样,在大年的冬季里,有那么多人关心他们,牵挂他们,帮助他们,我替他们高兴,替他们欣慰,替他们感到幸福。此时此刻,突然意识到这或许就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亲如一家”吧: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炎黄子孙同甘共苦!
2009年春晚已经落下帷幕,回味着晚会的精彩,品味着成功的喜悦,好像多了一份收获,一份体会,一份感动。带着这份收获,这份感动,思绪把我带进了当年在乡下过年看春晚的点点滴滴。记忆是那样清晰,却又如此模糊,既难忘,也感伤。
那年代,家里太穷,除了点两三个5瓦的灯泡需要用电外,家里没有其他的电器,黑白电视都买不起一台,直到参加了工作以后,1998年结婚的时候,我家才买了一台18英寸的西湖牌彩电。在这之前,每年的除夕之夜,看春节晚会我们一家人都是挤在邻居堂叔家,看小小的黑白电视。许多人围在一起,烤着炭火,吃着糖果,品头论足,与电视里的那些歌星笑星同喜同乐,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倒也有无限的乐趣。就这样年复一年,年年岁岁,度过了许多个难忘的大年三十夜。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如今我们已经在城市里修建了几十万元的新房子,更新了豪华彩电,购买了液晶电脑,添置了不少电器,这些一律都用电,那时爸爸妈妈一年到头都只用10多度电,现在一个月就将近需要200度电。而看晚会事,往往一家几个人很少交流,各靠在沙发上欣赏,尽管电视里热热闹闹,家里却安安静静,少了当年的那种争论,那份嬉戏,那个开心。日子虽然好过了,却十分留恋当年的那种“寄人篱下”一起看春晚的时光。生活啊,无论富有或者贫穷,开心才是最好;过年嘛,不管丰盛或者单调,团聚才是最妙。
版权声明:本文由久久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