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校车成灵车
还未停稳,车门便打开了。“赶紧!这里不准停车!”司机望着窗外,大声吼道。这时,一群背着书包的中学生鱼贯而入。“师傅,实在挤不下了。”韦墨摇着头,满脸无赖。司机似乎充耳不闻,哼着小调继续前行。
这辆原本核准三十人的中巴车,现在到底有多少人连司机本人都不知道了。车上的人见缝插针,挤来挤去,好不热闹。此番此景,没有人再去考虑何谓谦让,何谓让座。这是笔者乘坐公交,经常遇到的一个生活片段。
说到坐车,就不得不说说安全,说到安全就更应该说说近期的校车安全了。据悉,9月26日,山西校车事故,7名初中生死亡;11月16日,甘肃校车事故,19名幼童遇难;11月26日,辽宁校车事故,35名孩子受伤……
在中国,当非正常原因导致的死亡,短期内达到一定数量,才会引起相关部门,相关领导的重视。于是,这次甘肃校车事故最终上达首都,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近期,监管不力、运营失当,几乎在每次校车安全事故中都有体现,孩子的鲜血在不断拷问校车的安全制度。我要求法制办在一个月内制定出《校车安全条例》。”这正是温家宝总理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的肺腑之言。总理的话,无不让人由然起敬。淡淡话语间,令人倍感沉重,一种拷问良知的呐喊贯穿其中。
众所周知,我国是全世界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其中多起校车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对于天灾,有时我们感慨人类是如此渺小;对于人祸,有时我们感叹一些人是如此卑劣。君不知,在一些地方,驾照考试形同虚设,交钱拿照的现象时有发生。试想这样的“司机”与你同行,是《祝你平安》呢?还是《忐忑》不安?当然事故原因除了驾驶员违章驾驶、随车教师疏忽大意之外,还有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车辆,安全不达标,管理不到位,事故隐患多。甚至部分地方出现“黑校车”,无任任何安全保障可言;农村地区,有的人利用农用车、拼装车、甚至报废车辆接送学生。如此等等。为此教育部曾多次发文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学生上下学的安全管理,确保学生乘坐车辆安全。然“上有政策,下游对策。”事故依旧频频发生,只能惊呼“车祸猛于虎也。”
从制度设计来看,我国首部专门规范小学生校车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已于去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准明确规定了校车的一般要求、上部结构强度、坐椅、护板、出口等12个方面“全面规范”的校车安全标准。不过,该标准只是针对小学生校车给出了硬件要求,幼儿园校车缺少相应规定。更重要的是,这个硬件标准无法对超载,乃至严重超载问题有任何的法律约束力。一旦幼儿园管理者、司机等行为主体不负责任,随意超载孩子,即便是一辆合规的校车,在“方便”之下,也禁不住严重超载之祸。
从教育资源分配来看,中西部投入力度略显后劲不足,中西部乡村及小城镇的“黑校车”问题依旧凸显。基础教育经费的短缺,软硬件配套,基本公共服务的难以均等化等等,在广大农村、小城镇已经造成了诸多的困难,校车数量的严重不足,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单是看它有着多么悠久的历史、有着多大庞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而是看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们,其生命有没有受到最基本的尊重,对生命充满敬畏。校车承载的是稚嫩的生命、是中国的花朵、更是民族的希望。为此,校车安全涉及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美满。校车安全问题不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是一件拷问良心,鞭笞灵魂的试金石。
在为这些幼小亡灵祈祷之后,我们回过头来将目光转向校车安全事故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成了校车安全工作的绊脚石?只有找到问题的本质,找准问题的病症,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彻底解决校车问题带给我们的困扰。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治标不能治本,以致功亏一篑。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之一,“以人为本”更是将其上升到一个神圣的高度。而“以人为本”首要前提,便是从尊重每一个生命开始。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尊严地活着。
莫让校车成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地狱列车,成为送别亡灵的末班车……
2011.12.07于贵州
版权声明:本文由久久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