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从实施新课改到现在已经有七个年头了,理论上课改新理念已经为大家所接受,但在实践中,教育界同行一直在探索。一个改革尤其事关千万个家庭,可以说推进的并不容易。这里面有社会原因,有教师的原因,还有教学环境的原因。但是我们欣喜的看到,这种状况已经有所改变。新的教学形式默默的渗入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并为广大教师所接受。
七年来,教育界在不断的进行探索。但是影响深远的不多。因为一个教学模式的确定很不容易。人们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总喜欢延长学习时间,抢课,拖堂。从今年开始由于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把假期还给学生,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这样就压缩了学生的在校时间,那么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并且是保质保量的完成,就需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因为
在传统教学中,有以下几个缺点(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贪讲,不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而学生们是收益很小。(二)由于班级人数大多超限,不能因材施教,没有估计个体的差异。这样的后果就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最后有的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急于这样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改革就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实施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具体原因(1)社会的认同。很多家长认为所谓好的教学就是老师讲的明白,能面面俱到,越细越好。(2)教学环境的原因,学校和教育行政单位搞形势主义。比方说,为了迎接检查,需要临时造各种材料。再就是对备课的要求,到了现在包括县城和农村的教师大多还手写备课,重形式,不重具体结果。备课有没有可操作性就不去管了。导致很多老师忙于写备课应付检查评比。批作业也忙于应付,很难有有针对性的批改。老师没有心思去搞教改。(3)教师本身的原因。现在的评价体系还是以纸面考试为主。为了要成绩,不敢进行课该,一旦不成功将要在经济上名声上遭受损失。所以宁肯在多做习题,重复习题上下工夫,也不愿做受累不讨好的事情。
由于素质教育的推行。要解决在校时间短和完成教学任务的矛盾;要解决教学时间有限和学生成绩提高的矛盾。就需要对课堂教学实施改革。那就是要解决变教师传授为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不管是杜朗口模式,还是学案导学本质都是相同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应该转变几个观念(一)并不是所有教科书上的知识都需要教师讲解。学生能自己解决好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二)所有的教科书上的东西不一定学生会。有的只起激发兴趣的作用。(三)如何解决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四)如何解决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即分层施教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认真作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教师要认真研究作好学案,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研究好研究透课标要求。把握难点和重点。将知识的展开与能力形成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培养能力。设置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梯度。确实能引导学生自己看课本解决问题。这个环节需要教师下深功夫。难点的突破要注意循序渐进,做到水到渠成。作业和习题的设置要兼顾全体学生,照顾好各个层次的学生。
(二)对学生的要求。在上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预习课本解决问题。要求学生要完成好学案的要求。对于疑难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教师课堂点拨。所有这些都需要学生亲历亲为。
(三)课堂要求,教师要精讲释疑,也是检查,反思,巩固的过程。在课堂上目标必须要完成。达到堂堂清的效果。不妨改变一下授课模式,可以请学生讲,老师听。看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保证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掌握知识达到发展能力。
(四)如何掌握对不同学生的要求。在设置习题,问题上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对一般问题和特殊问题予以明确说明。
对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需要同行们关注:(1)因为要求一个课时一个学案。教师的设计必须要超前进行并超前实施,教师能不能坚持下来?一旦完成一轮的学案设计,以后就非常方便了。另外学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会不会打折扣?(2)学案实施大多在自习课上完成,一般是正式课多,自习教少,如何将时间分配合适?怎样保证效果?(3)如果学生配合不好,会影响整个教学工作,会不会又回到老路上去,因为很多老师怕麻烦?所有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都需要教研组群策群力共同完成。
版权声明:本文由久久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