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对待几件事

理性对待几件事

法座杂文2025-02-06 09:53:05
现在这个世界,是个透明的世界,没有什么可以藏着掖着。小老百姓还有点私密,名人则一切赤裸了。当然,有些名人喜欢赤裸,不仅时时在媒体爆料,还要不穿衣服写真,唯恐有一丝不曾暴露。这很好。这个世界迎合了他们,

现在这个世界,是个透明的世界,没有什么可以藏着掖着。小老百姓还有点私密,名人则一切赤裸了。当然,有些名人喜欢赤裸,不仅时时在媒体爆料,还要不穿衣服写真,唯恐有一丝不曾暴露。这很好。这个世界迎合了他们,让他们各得其所。大众也得到了满足,有了以资闲谈、消遣无聊的资本。皆大欢喜啊!这一向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几件不大不小的事,媒体上连篇累牍,网络上铺天盖地,引得众人热议,沸反盈天。这很好。证明大家都在睁着眼睛看世事,不再闭目塞听,不再“事不关己、高高关起”,不再“自扫个人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是素质提高的表现啊!当然,有个区别:如果心存忧患,议论风生,是素质提高;如果闲急无聊,起哄胡闹,像鲁迅所说的“伸长颈子”看杀自己同胞,还要兴兴地高叫一声好,回去还要细品是不是字正腔圆的人,就有点不妙了!
言归正传。我想了一下,从自己的认识出发,觉得有三件事,不大不小,中央不会认真对待,政府不会认真对待,但小民百姓很较真,正在争得眼红耳赤:课本改革、名人出错、飞越红旗渠。当然,十七大是当前最大的事了,但不是本文所说的范围。况且,本人一介平头百姓,不是“布什么什、撒什么切”,也不敢置喙其间,随便说话的。不然,网上有个“汉什么大帝”的,定然抡起一把板斧,齐头砍过,一个不留的。啊呀呀,还是不要随便说话的为是!所以,只说三点粗浅的扯淡,权当闲急无聊的消遣。诸位一笑了之,莫要作过高的苛求。
一是理性对待课本改革。传来消息,说什么地方课本中,删去了鲁迅、冰心等人的部分文章,添加了金庸等人的文章。理由是时代变了,这些课文显得与时代不能同步。我当时听了,也未加过分注意。因为“久则变,变则通”,与时俱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如果改的不好,随着时间的检验,认识的提高,还可以再变的,直到大家都觉得满意了为止。见仁见智,难以统一。况且具体操作的人,也自有其偏嗜爱好,即是坚持原则,秉心公正,也难免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所以也不要过分苛求,允许探索,允许试验,也允许出错。我也同意操作人的理由,时代变了,选文的标准确实也应该有所变化,选掉这些文章也未尝不可。试想我们小时候学的就是这些课文,儿子也读,孙子还读,不也太单调了吗?但我想,有几点原则还是要坚持。首先,要弄清选文章的目的。选文是提供范文,用作样本,不是提供阅读对象。仅靠课本上选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量的。要阅读,还在书外;要提高,也在书外。不知我说清了没有。所谓范文,就是例证学习要点的文章。譬如这个单元学习的知识点是游记的几个要素,就选几篇经典的游记,《长江三峡》呀,《雨中登泰山》啊。只是例证而已,试想好的游记千千万万,岂能全部选来。用这几篇窥一斑而见全豹,就行;所谓范文,就是中规中距的文章,有规律,有章法,线索脉络清晰,便于分析讲解。有的文章是千古名作,但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不好讲,也讲不好,学生也难以理解,就不能选。譬如,讲小说的几个要素,很多文论著作都举《林海雪原》,就是因为既是名作,又很有规矩,又很好读,学生喜欢,便于分析。其次,要选立意高的文章。能陶冶情操,能增长知识,符合主流旋律,符合道德规范,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第三,应尽量选完整的文章。选短文,不要太长。特别是尽量少选长篇小说,断章取义,难免有所缺憾。长篇的东西,应推荐作为课外阅读,或叫做拓展阅读。如果非选不可,要注意自成段落。最后,应注意古今中外的比例。窃以为中国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应各占三分之一。古文应注意其通俗性,不要太难。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用心选,还是选得出来的。
再说几句。学生课本中,鲁迅的文章,还应占一定的比例。散文、杂文必选;小说中《阿Q正传》必选。如有必要,还可选鲁迅的学术文章。鲁迅精神不可少。至于金庸,我很喜欢他的作品,鼓吹之不遗余力,但我认为还是不选为上。因为金大侠的小说,浑然一体,断章取义不可取。推荐作鉴赏课或课外阅读更好,不用扬鞭自奋蹄,老师不必督促,学生都会如饥似渴,手不释卷。当然,就目前状况来说,可以试验。金庸,学生爱读,如果好好引导,籍之作讲坛,更有吸引力,说不定效果更佳。爱读不爱读,这就是分界线。当前的流行作家,要慎重对待;网络红人,最好不选。
二是理性对待名人。不要过分追捧,也不要过分苛责。蒋雯丽牙上有片菜叶,铁凝误写了一个字,好心提醒则可,以此大做文章,蹙额皱眉,好像世界末日来临,惶惶不可终日,或者落井下石,骂声一片,则大可不必。多关注大事;关注小事也行,但不要把无聊当有趣。名人也是人,难免出错。错了怎么办,要分析性质的大小,一味小题大做,则堕入了低级趣味的境地。中国人对待名人,要么举之上天,要么抑之入地,推戴至于疯狂,贬抑至于残酷。一些人,专一追逐名人家长里短,怎样拍拖,怎样绯闻,怎样穿衣打扮,有则听之、传之、论之,无则制之、编之、造之,平时则学之、捧之、千方百计靠近之,无所不用其极。爱刘德华,不惜举债,不惜废学,不惜逼死老爸,此何种人也,有些人倒肯定支持有加。媒体报道,抱了纵容、打抱不平的态度,其实就是误导,就是不负责,就是蛊惑人心、强奸民意。还有一些人,专门寻腥逐臭,污蔑诽谤,东边放火,西边起烟,突然心血来潮,就上到网上,编上一段故事,给名人背上插一把刀,虽然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是,尿泡打人,不太疼,臊气难闻,总让你难受几天。对本人来说,起了什么作用呢,不过就是帖子的点击率高了,人气终于旺了!这种人,就像戏台上的花脸小丑,背转人来,对着台下,冷不丁暗笑一声,说上几句主人的坏话,让人大笑,让人从此对主人起了大不敬之心,是最难防的,列位注意了。就如近期所传的陈忠实的不对、贾平凹的“嫖娼”,我也不太了解内情,但以常理推测,也可能就是中了这样的暗箭。不调查,就跟着起哄的,那是混蛋;冷静对待,告诫忧虑的,还算正常。其实,一笑了之,最好!
网上还在论及铁凝的高低,言下之意是不配作主席。配不配,其实我等也没有评价的资格。只说铁主席的成就,正如网上所说,虽不及贾平凹、王安忆,但也低不到哪里。掐指一算,文坛上年轻点的大家,也没有几个,谁能当主席呢?况且,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