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女侠寇白门

风流女侠寇白门

传报杂文2025-04-16 19:13:23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女才。纵男人只手把吴钧,欲斩万人头。如何铁石。打成心性,却为花柔?君看项羽并刘邦,一怒使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皆休。呜呼!怪不得有人叹曰: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幕纵男君。”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女才。纵男人只手把吴钧,欲斩万人头。如何铁石。打成心性,却为花柔?君看项羽并刘邦,一怒使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皆休。呜呼!怪不得有人叹曰: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幕纵男君。”偶然间看到了车水的这部《中国历代名妓传》,作者因为感叹:“红颜多薄命,红颜为祸水,红颜容姿惊四鸿,红颜寸断英雄肠。”于将中国古代之奇女、情女、名妓、宫女各汇一册,俾使观者既可浩瀚感怀于历史之沉挫,又可生发引情于运命风华容姿之深蕴。
该书由《情女卷》、《宫女卷》、《名妓卷》、《奇女卷》四卷组成,每一卷都向人们介绍了从古至今在历史上有影的女人们的故事。《名妓卷》从秦始皇的生母赵姬说起,一直到民国时期与“江南四大公子”之一的杨云史相恋的陈美美。于“秦淮八艳”中提到其中的六艳:侠骨芳心顾眉生、艳艳风尘董小宛、风骨嶒峻柳如是、侠肝义胆李香君、倾国名姬陈圆圆、灵秀多才马湘兰,独不见风流女侠寇白门、长斋绣佛卞玉京。
前几天过客受风之颠之邀,为其《寇白门传》略作评论。本来对寇白门没有太深的印象,而且对此类人物传记类的小说阅读甚少,可是通过查阅其相关资料,不禁对这个艳名远播却有着侠义精神的女子侧目相看。在其身上有着与杜十娘或者说众多女子都遇到的情况,遇人不淑,徒留下鱼玄机当年之叹: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看过几章,不禁为作者细腻的文字和淡雅的文风所吸引,那样一个如梦如幻的女子,随着李自成的军队的攻城路线,从汝州来到开封,给了更夫陈永生惊艳的感觉,也让我们的眼前为之一亮,纯洁的仿佛是碧波荡漾中的那一朵白莲,身上不沾染一丝尘世的气息。接下来让读者看到了她身上与众不同的特质。为了澄清自己,破除陈永福对自己的误会,她压抑着原本满心喜悦庆幸自己找到了汝州县令死前所托的那个要找的人,不顾陈永生的苦苦挽留,随着逃难的人流,一直向前走,一直向前走。不是寇湄那外在的美貌,而是她那柔弱身躯包裹下的坚毅的品格,深深打动了我。她似乎走过那三百多年的历史,来到我们面前,原本模糊不清的面孔,也渐渐变得清晰。拂去时间扬撒在历史封面上的尘土,她的凛凛侠骨精神让她的形象放射出异样的光彩。她是个身处乱世的女子,但却是个有着块垒之气的不凡女子!
小说本是叙述文字,但在这部作品中,更让我体会到一种含于字里行间的情致,更像是一段段优美的散文,像冬天里的梅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情感的表达依靠景物来加以显示,南宋文学家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提出“情景相融而莫分也”,即后来常说的情景交融。清人王夫之论述更为精要,“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融,荣悴之迎,互藏其宅”,“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同时,《唐诗评说》卷四中他他还提出有“景中生情,情中含景”两种表现方式。风之颠的文字即有此二者之妙。如“女子深深的叹息着,双掌推开那道门。那道门本来很轻,她推起来便觉得是推开一道沉重的心理暗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她心理的感觉影响了她在看那扇原本很轻的门时的感觉。
细腻的文笔使得作品在细节描写上显现出不俗的功力,“人物”是文章的灵魂,为了避免人物形象千人一面现象的发生,要写出人物的个性,才显得生动。这样就需要有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同样,细节描写在展示文章的真实可信上,也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作用。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好的细节描写必须是有用的、真实的、典型的。它必须为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务,它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应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在小说的开始,从陈氏兄弟对待寇湄去留的不同态度,使得包括寇湄在内的三个人的性格得到很好的展示。陈永福从一个统帅将领要顾全大局的角度,对寇湄的来路有所怀疑,这在另外两人眼中成了不近人情的冷酷。陈永生出于对寇湄的同情,一再挽留她留下来。寇湄倔强的个人不容许她听从陈永生的意见,她选择了离开。她走得是那样坚决,连头也没有回。从寇白尘的几度走的姿态,她的个性她的与众不同得到充分体现。
作品每一章的篇幅都很短,但是都很精致,过客以为除了作者精心的雕琢之外,与其高超的驾驭文字的本领是分不开的。想必是作者爱极了寇白门这个人物,所以在想象中将她的言行举止刻画的非常出色,由一个单纯的小女孩,到了卷入朝代变革的政治纷争,赋予了这个原本只是秦淮名妓的女子更为传奇的人生,“她动用自己满腔热血,用尽自己的青春,用尽自己的积蓄,甚至是生命,竭尽全力握着那支厚重的历史之笔,画下了一道深深的历史印痕。”是作者的生花妙笔赋予了这个芊芊弱女以重任,让她肩负起挽救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的使命?为了完成这样一个使命,寇白门将会面临怎样的处境,前方的道路上会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厄运在等待着她,她最终将以怎样的一种结局收场,将让我们跟随风之颠的笔触,踏上月光宝盒,“回到三百多年前,我们一起去回味寇白门的人生,这个可怜的孩子,可怜女人,可怜的妇人。”
按:《板桥杂记》原文记载:寇湄,字白门。钱虞山诗云:“寇家姊妹总芳菲,十八年来花信违。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红泪一沾衣。”则寇家多佳丽,白门其一也。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粗知拈韵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十八、九时,为保国公购之,贮以金屋,如李掌武之谢秋娘也。甲申三月,京师陷,保国公生降,家口没入官。白门以千金予保国赎身,匹马短衣,从一婢南归。归为女侠,筑园亭,结宾客,日与文人骚客相往还,酒酣以往,或歌或哭,亦自叹美人之迟暮,嗟红豆之飘零也。既从扬州某孝廉,不得志,复还金陵。老矣,犹日与诸少年伍。卧病时,召所欢韩生来,绸缪悲泣,欲留之偶寝,韩生以他故辞,犹执手不忍别。至夜,闻韩生在婢房笑语,奋身起唤婢,自箠数十,咄咄骂韩生负心禽兽行,欲啮其肉。病逾剧,医药罔效,遂以死。虞山《金陵杂题》有云:丛残红粉念君恩,女侠谁知寇白门?黄土盖棺心未死,香丸一缕是芳魂。正是由于白门为人单纯不圆滑,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