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民精彩
昨晚刚听到一个故事。
讲的是一个50多岁的寡妇。这人,在前几年我也见过,黑矮发胖,说话声音很响亮,开口带笑,笑声也很爽朗。那时,她丈夫还在世。三年前,丈夫癌症,去世了。
听说,自从丈夫过世,她很受刺激,人也变的疯疯癲癲的,跟了女儿家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又回了自家寡居。
讲的这个事情,是她又来女儿家的半路上。正好一个老头顺路,要骑电动车带她一段。路上,那老头儿也不知出于什么心思,就亲了她一口。于是,她就大闹起来,非要那老头赔偿她精神损失。后来,闹到老头家门前去,只是要索赔。只搞的沸沸扬扬,观者如堵。那边也真得没有办法,就只好由她,问,你说吧,要怎么赔?多少钱?
她说,你要给我20块钱。
周围人大笑。
莫名,我就想到采访过程中的另一件事情。
那是一个七旬多的老者,刚死了老伴,家里只剩下他孤身一个。他当时,下身穿一件灰色秋裤,没有裤罩,上身好像是一件白色衬衣,也已经灰黑看不出本色。老头儿走起路来,背驼的厉害,腿有些罗圈,步子还不小,很有些狼行虎步的意思,他在前面走,把我领到北屋。
照例我按问卷,他回答了家里的收支情况,说到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他认为不满意,有两个女儿,一年只给了他几百块钱,政府有“低补”一年算下来,也600块。不够花的。――冬天只是买煤就八百多块,一个月买米买面得多少钱……我这现在种不了地了,干不了活了,她们给我钱太少,我不满意……
我也多余问他一句,那您觉得她们给您多少钱,就满意了?
都说人老了,就会两眼昏花,对于年老的本人来说,他看东西,可能是昏花的,但,从外人看他却不一样。我见过几个这样的老眼:人精瘦,几根骨头,硬硬的撑着一张土色老皮,裸露的胳膊上没肉,有几处还暴鱼鳞似的东西,有点像年老的家具,掉了漆,又像失修的墙皮,斑驳一块一块。脸上也土黄没有血色,眼窝陷下去,只眼睛闪着钝光,如带了锈的锥子,一看人时,就直愣愣的戳过来。
他就这样,眼锥着我,伸了一指头说:一千。我觉得她们应当一人给我一千块,我就觉得满意。
我避开他的眼光,接着问下面的问题,他耳朵不算聋,能听明白我在说什么,但还不时的在叨念,女儿给钱不多,他觉得不满意。
……
几天后,我从另一家采访出来,他在胡同口处截住我,眼睛直锥着我问,那一天,你是不是给了我一张一百的票子?
我说是。
那我,是不是找给你三张20的。一共是60对不对?
我说,对。
那你给了我40。对不对?
我说,对啊。
他弓着背,向着一步,两眼两戳到我脸上,那你为什么给了别人家60,却只给我40?
我觉得他真得像一条饿狼,随时能跳起来,两手掐住我的脖子,张嘴会在我的喉头咬上一口来及血了。我努力镇定给他解释:我们受访户的酬金,于家庭人口有关系。他们家两口人,你家只有你一口,所以……
旁边还有村里干部帮忙解释清楚,他也终于退却了,我觉出他驼背的后影里,还满是失望与恨恨的表情。
在问卷中,有一个问题问,你觉得“有钱重要吗?”他的回答是“重要,最重要了。”后面还有一些问题,您觉得“不被人讨厌重要吗?”“与配偶关系亲密”“有成就感”“死后有人想念”“家庭和睦”“儿子有出息”,等等。以上问题,你认为哪个最重要?
他毫不犹豫,还是肯定第一个答案,“有钱最重要”。
我在当时,也对他心里嘲笑过,但在过后几天,我于是明白,钱对他来说,是无比重要的。因为,钱之于他,不是财富,不是荣耀,也不是其他的什么欲望,只不过是活生存下来,活的舒服一些的必要条件。钱,就是活着。对这个锥眼的老头来说是这样,对那个神经质的寡妇,可能在心底也是这样认为。
而对于其他,大部的农民说起来,他们的答案是:钱,当然重要,但也不是最重要。如果我选的话,选这个最重要。――半数以上的农民选的是,家庭和睦。
也有选子女有出息的。理由是,我们算是完了,子女有出息,最重要,就看他们了。
也有选“与配偶关系亲密”。理由是,子孙满堂,不如半辈子夫妻。什么时候,还是离不了这一个人。
那么,钱到底重要不重要?他们的回答很有哲理的一句:用到时就重要,用不到就不重要。
什么时候用得到?去年一年,买家具最贵的一件花了多少钱?
去年……没买。
买家电没有?
没有。
没衣服能花多少钱?
也没怎么买衣服,尽着拾着别人的穿了。你就写了200块钱吧。
上个月买日常用品花了多少钱?――也就是肥皂,香皂,牙膏什么的。
没花钱,我从来没有刷过牙,哈哈哈。
――农民的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了?有两个地方比较明显,一是看病,把钱花到医院了;一是盖房,或者买房,准备给孩子娶媳妇了。
我遇到的一家,进门四间北房,还有几间配房。屋子里轩敞明亮,铺了地板砖,还有几间不错的家具,尤其去他们家厕所,竟然还是冲水的。
和主人攀谈起来,主人说,去年刚盖起的房,花了自己十多年,全部积蓄,还借了几万元外债。就是为着给儿子娶媳妇用的。自己原来是在小土坯屋的老房里住,刚听说,县里要搞什么“新民居”工程,要把村子里的房全部拆掉,聚集到另外的地方去住。孩子在外面打工,常年不回来,自己想想,半辈积蓄,新盖的房,一天没住就要拆掉?天大冤枉,自己怎么也要搬过来住两天,就算是住不几天,也算是住了新房了。
农民好象特别懂得节省积蓄。他们不像工人拿工资,每月都可以拿到,这个月花完了,下个月还会有。就算你是个月光族,月月还是有的光。农民不行,一年打下来的粮食,就要吃够一年。半年吃完,那半年就要挨饿。他们的收支是按年来计算的。所以平日要懂得节省,年年也要懂得节省,点滴积蓄,以备荒年或者大事。给孩子盖房娶媳妇,就是他们人生中的大事。这时候,他们就要拼出自己的全力,一般还是透支,挪借,以完成自己最激情的消耗。像满脸的汗珠,用毛巾蘸下来,拧一把,一点一滴,一点一滴,滴到脸盆里,看看满了上来,一下子倾盆而出。平日的忍耐,一时的激情,都值得欣赏赞叹。
中国人没有上帝,也少
版权声明:本文由久久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