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的故事(七)

我奶奶的故事(七)

敛持散文2025-05-07 05:26:30
不知是风水先生灵验,还是事有凑巧,自从我奶奶领着我爸上门提亲以后,我妈的病就一天好似一天,最后竟奇迹般地恢复了。事后有人说我奶奶,你胆儿够大的,万一你儿媳妇的病好不了,你儿子岂不被你坑死了!我奶奶淡淡

不知是风水先生灵验,还是事有凑巧,自从我奶奶领着我爸上门提亲以后,我妈的病就一天好似一天,最后竟奇迹般地恢复了。事后有人说我奶奶,你胆儿够大的,万一你儿媳妇的病好不了,你儿子岂不被你坑死了!我奶奶淡淡一笑,真没想那么多,只想到救人要紧,既然有这么一说,总得赌上一把,赌输赌赢,那就是命了。
婚后第二年,我妈生了个女孩,在我们这个男丁奇少的单传家庭,似有一点点遗憾,故取名招娣。
招娣的出生,为久经磨难、伤痕累累的家庭带来了希望。42岁的我奶奶有了第三代,从此小屋里又有了久违的笑声。
天有不测风云,好日子过没多久,招娣两岁那年,持续的高烧不退,最后不幸夭折了,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浇灭了。
没了孩子,我妈又回到了工厂,她在虹口一家英国人开办的颐和烟厂上班。刚刚20岁出头的年纪,喜欢烫一头上海滩四十年代很流行的卷发,爱穿一袭剪裁合体的旗袍,工余时间和小姊妹一起看看戏。
少了孩子,我奶奶又见我妈似乎没有再生孩子的打算,不高兴了,时不时会嘟嚷两句,
1945年,漫长的抗战终于结束了。8月15日,日本天皇颁布了《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报童们沿着大街小巷散发印着大红标题的《号外》,市民们扬眉吐气、奔走相告,纷纷上街庆祝。
遭受了八年的屈辱,付出了三千万人的代价,日本人终于被赶出了中国,几乎每个中国家庭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转机来了,我奶奶和我爸开始四处奔波,打听我爷爷的下落,朱家角也去过几次。但每次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最后不得不放弃了。我奶奶对我爸说,日本人都投降了,人都不知在哪儿,连死活也不知道,看来你爸没那个命了。
领走我姑的那个客商也是杳如黄鹤。
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最终成了泡影。
就在这一年,我妈又生了第二个孩子,还是女孩,取名扣珍,用意不言而喻。
扣珍自小就显示出异于常人的聪明,我奶奶更把她视作掌上明珠。我爸下班有时从街上带回一袋糖炒栗子,她只要用鼻子嗅一下,便能知道里面有几个坏的;若是上班前问她今天爸爸能挣多少钱,她说出个数,总是八九不离十。
三岁时,一次我妈上楼去取东西,她也跟着往楼上爬,一失手从楼梯上摔下来,我妈闻声忙赶下来,抱在怀里哄一哄也就不哭了,当时并未怎么在意。谁知道第二天早晨穿衣时,才发现女儿的右腿竟无法像平时一样站立起来了,我妈这才慌了神,由我爸推着老虎车,一家三口赶往诊所,大夫又是推拿又是绑石膏,去了多少次,钱花了不少,最终右腿还是残疾了,行动只能靠双手端着小凳子往前移。
1948年,来上海整整二十年了。
这个二十年,是我奶奶人生中最为困难、最为黑暗的时期。生活的艰难和失去亲人的伤痛,都没能压垮她,她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硬是用孱弱的身躯支撑着一个残破的家庭不倒、不散。自己也耗去了人生最美好的黄金年华,她用中国女性人性中闪光的美德扶持着全家慢慢前行。
大上海有的是美轮美奂的花园洋房、设备齐全的公寓别墅,别具一格的石库门房子,可是那不是属于我们,二十年来,只能是租着别人的房。现在生活稳定了,家庭稳定了,手中也稍稍宽裕了些,于是在苏州河北买了一间旧草房,黄泥抹墙,稻草盖顶,门前一条臭水沟,屋后一栏猪圈,还不如原来在乡间的祖屋。
但是不管怎么样,总算在上海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过了中秋节,第三个孩子在自己的茅屋里呱呱堕地,是个男孩。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