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北人的骄傲——威海路
提起威海路,在青岛还是有些名气的。一条道路的沧桑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发展进程与繁荣。在这方面市北区起了一个好头,以青岛市商住两用的楼盘开发的形式,并创造性地开辟了威海路步行街,使昔日不起眼的威海路名声大振,绝对是一个可以载入历史的个案。
历史上,威海路自青岛自开埠以来起到过很大的作用,对青岛的昨天和今天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其实,威海路原本就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土路,承载着以往青岛在此处来来往往的车马行人,记录下一段看似平凡实则很重要的城市道路缩影。徳国殖民者占领胶州湾以后,在租借地里驱赶当地自然村庄的民众,拆毁农庄,建立起沿海欧人住宅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华人被迫迁徙到胶州湾的两端,即当时的台西镇及其周边地区。渐渐地,这里的人口不断增多并慢慢兴旺起来。昔日里刮风起土下雨泥泞的小土路经过道路改造,也变成了比较宽敞的车马道路了。于是,当年的车马道也就成为现在的威海路,变为最繁忙最拥挤的交通干道,与原先的模样已然面目皆非了。
直到上个世纪1900年6月,胶澳总督府颁布《青岛地区巡捕章程》并正式成立了青岛巡捕局或称胶澳租界巡捕房,德国殖民者在青岛各地设立了6处巡捕房。其中台东镇巡捕房就坐落在威海路西端的台东五路12号,始建于1909年,主楼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属德国式公共建筑,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为青岛市警察局台东分局旧址。青岛解放后,该建筑成为青岛市公安局台东分局,1994年改称为市北分局办公楼的一部分。现今,这座老建筑已被周边高大的办公楼和居民楼所包围,显得格外矮小瑟缩,见证着帝国主义侵略青岛的历史。
终于,从2000年6月建成的“威海路步行街”一期开始,威海路就已经承担起青岛棚户区改造示范工程的重任。“威海路步行街”总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其中,一期于1999年兴建,2000年建成;二期于2000年兴建,2001年建成;三期于2001年兴建,2002年建成;“威海路步行街”新项目于2003年兴建,2004年建成。威海路步行街这一不同寻常的承建项目,在青岛老城区改造的整个进程中,有着其它有关项目无法取代的重要影响力。
当初,威海路步行街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该街坊是青岛一个人口密度相当高,各项配套设施落后,建筑破旧的老街坊。青岛“城建地产”正是在这块别人眼中的鸡肋之地,经过一番苦干实干,闪转腾挪出了一片精彩天地。建成的“威海路步行街”一期,是一个集商业、居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全新的现代化综合性小区。该项目地处青岛市市北区威海路商业中心区,东邻威海路,南接台东一路,西至顺兴路,北靠台东五路。因该地临台东商业繁华区西侧,故具有浓重的商业气息,并设计定位为依托台东威海路一线的商业群,最终打造出这一独特的步行商业居住区。
如今,过去不知名的威海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威海步行街知名度大增,台东商圈也早已不是当初的台东镇了。过去的那些原始、纯真、质朴的东西,似乎已经远离我们而去,再也看不到以前的那番稍显陈旧的景象,随之而来的是一排排高层建筑取代了原先充满民俗情调的土杂建筑,昔日老威海路的影像,作为城市的一部分早就融化在当年所有传统的元素里去了。
时至今日,由于有了便捷的威海路步行街,大大带动了台东三路的商业气氛,从威海路以东到威海路以西,进一步扩大了台东商圈的辖区范围,作为辅助大街的威海路,为台东三路成为青岛市目前人气最旺的商业街做出了重要贡献,无疑也给青岛的老城区面貌增添了一道格外靓丽的色彩。
版权声明:本文由久久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