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的百官-武斗事件
文革已经成为了历史,在那不堪回首的蹉嵯岁月里,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风暴荡涤着人们的心灵,人们为此燥热、癫狂。引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实现这一场大革命,要用文斗,不用武斗。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由于文革初期当权派把提意见的少数群众打成“反革命”,导致“革”与“保”两派组织的产生,以至后来“势不两立”,“文斗”变成了“武斗”。毛主席认为:凡是武斗严重的地方,原因有三条:一是有走资派操纵、教唆;二是造反派内部混进了坏人,他们利用造反派的缺点、错误搞阴谋活动;三是群众组织领导人的私心杂念,争核心、争席位和小团体主义、山头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显然这是毛主席当年总结全国范围内发生在文革各个阶段的武斗后得出的结论。
1967年的百官,政治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复杂,社会秩序一片混乱。原来的上虞县委、县政府机构基本瘫痪,都被造反派夺了权,相当部份的政府职能部门则被军管。上虞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群众运动如火如荼,文革中造反派势力分裂成两派,形成了两大派的群众组织,一派叫县联总(革命造反联合总部),另一派叫县联指(革命造反联合总指挥部)。许多造反派组织的头头脑脑派性思想严重,为了维护私利,各自拥立山头,互相倾轧,笼络群众,扩张势力。而老百姓纷纷加入了在自己生活和工作的范围内,比较熟悉,实力较强的一派。当时举国上下的人们,都陷入了对伟大领袖毛主席个人狂热崇拜的浪潮,人人以为自己是在坚定不移地捍卫毛主席的文革路线。在派性组织不遗余力的强大宣传攻势煽动鼓吹下,好多人无不偏执地认为对方是在反对毛主席,已经偏离了毛主席路线。出于誓死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大批受到蛊惑根本无法清晰认识形势的人,疯狂地投入到这场混乱的文攻武卫(文攻就是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武卫简单地说就是武斗)中。当时百官的许多县政府机关几近瘫痪,正常的社会秩序无法维持,处于极度的无序和混乱中。在我的记忆中,百官大街上时常过往着一辆辆满载“造反派战士”的解放牌大卡车,车头上往往架着一挺捷克式机关枪,车厢两边站着二排手握钢枪的全副武装人员,高音喇叭里不时地对行人广播着。那个时候,百官人民广场经常召开万人大会,批斗走资派和地富反坏右,给这些人戴上高帽,挂上倒写着名字并打上红叉叉的牌子,会后还要成串结队的游街示众。凭心而论,文革中百官的武斗相比其他地方还算好的,但也发生了二起社会影响面很大的武斗事件,给老百官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那是1967年9月13日晚上,百官的革命造反派组成了上虞县武卫连300余人和县中队的一个排去嵊县(如今嵊州市)打老保,武斗中县人武部作战科长王成和百官镇胶木社的一个职工中弹身亡,还有县卫生技校的一个学生身负重伤。文革中的嵊县二派造反派武斗,一派被叫作“老保”的造反派败退到甘霖独秀山,筑工事,掘战壕,依险固守。城里另一派请来杨勇之弟杨明(原是省农机厅厅长,当时削职发配嵊县三界茶厂劳动)这个久历沙场的战将,最后拿翻了独秀山上的造反派,酿成了震惊浙东的独秀山事件。事后我记得百官的追悼会开得很隆重,虽然死难者在当时都被自己的组织冠以英雄、烈士的荣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将永远作为一个尴尬、特殊的人群而存在,他们的死去,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他们的亲人,面对武斗中死去的家人,将永远在一种难言的心情中怀念这些本应该幸福生活着的人们。这起武斗事件的发生,我还很小在读小学,又没亲身参与,印象很浅。
还有1974年5月16日晚上百官的造反派组织-工农纠察队与百官镇百官大队开山队在胜利路县革委会招待所(如今的一招)发生武斗,当年的县革委会招待所,里面有二幢接待会议人员的住宿楼,东首的那幢楼是工农纠察队的驻点。我记得那天晚上,胜利路县革委会招待所门口人声鼎沸,很多百官大队开山队社员在队长蒋兴苗的指挥下正在围攻工农纠察队,许多人手持棍棒、钢钎,把招待所团团围住,要工农纠察队投降。工农纠察队中的有些人见势不妙,悄悄溜了,剩下的人则集中在顶楼内,用桌椅、棕床把每层楼的楼梯口堵了,也手持棍棒钢钎,严密守卫着各楼梯要道。百官大队开山队的人因为有百官大队五个生产队无数社员的支持和声援,仗着人多势众,不断发动攻击,工农纠察队则严防死守,不让对方往楼上冲,还有一些工农纠察队的人爬上房顶,不停地揭瓦片往下掷,试图阻止百官大队开山队的人进攻。在这幢楼里面,每一个楼梯口,每一个房间,双方的争夺都非常激烈。百官大队开山队人员驾着云梯,戴着滕帽,手拿钢钎勇猛冲锋,而工农纠察队拆卸桌椅堵门窗,用砖瓦飞镖逐楼据守,一直打到第二天上午,造成打伤8人,重伤4人。最后是百官大队开山队经过激烈的战斗,大获全胜,当时我和许多群众一样围观目睹了事件的全过程。现在多数人不愿意再谈起这种事,尤其是有过亲身经历的参与者,对于当时的狂热行为今天仍然表示无法理解,只是认为在当时对毛主席狂热崇拜的大环境下,个人力量太过渺小,实在身不由己。有亲人死于武斗的家庭,更不愿意被人轻易地揭起伤疤。武斗虽然已经成为了一段历史,但它需要被铭刻,而不是选择被遗忘。
版权声明:本文由久久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