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声“叫 春”,就能拉动城市旅游?
最近,江西宜春这个地级市因为一条雷人的广告语,一下子在大江南北“走红”起来。她之所以迅速“走红”,在于宜春旅游政务网和宜春旅游网在2010年3月上旬,在网站首页最上方,同时以头条通栏或头条横幅的形式,打出了一条让人们目瞪口呆的“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的广告语。因为这条广告语含有歧义,所以在互联网马上引起热论,广大网友纷纷在网络上转载,并贴予标签——虎年最“唬”广告语。
打响广告用语,拉动城市旅游,当然是一件好事。即使做些不凡举动,或者设计一些匠心独具甚至“雷人”一点的广告语,本来也是没有什么可说的。但这至少应该建立在健康向上的基础之上,尽管不必有多么高雅或者多么高尚,但至少不能太离谱和太低俗了吧?“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这条广告语的确打的很响,但不是一鸣惊人,而是一鸣吓人、一鸣雷人,让宜春的城市形象在公众之中瞬间就大打折扣。
只要你是一个成年人,对于“叫春”一词,应该会知其大意。在一般情况下,“叫春”大多是跟“猫”联系在一起的,“猫儿叫春”、“野猫叫春”、“母猫叫春”,说的是到了春天,母猫发情时发出的呻吟声,以此呼唤公猫前来交配。瞿秋白在《乱弹猫样的诗人》一文中,就这样写道:“凶狠的吃老鼠的猫,‘叫春’时候的音调,倒也的确很浪的。”如果将“叫春”用在一个人的身上,就带有贬意了,暗示一个人性欲超强,难于抑制,为情爱不顾及其它。因此,提到“叫春”一词,相信任何人的第一反应想到的都会是以上这个意思。但宜春旅游局则回应称,广告语创意源于“宜春太‘寂寞’”,广告创意的初衷是“宜春,一座叫做春的城市”,只是人们一时误解而已。宜春旅游局的这番辩解,显然很苍白,就像把“做爱”解释为“做爱做的事”一样不能让人信服。猫叫春可以理解,人叫春可以鄙视,一座城市叫春了,却可以雷人。所以,大家都一致认为,用“叫春”来形容一座城市,倒还真是有一些叫春心理,这条广告语无疑是“2010年史上最牛、最雷人的政务网广告语”了!
当好心人指出这样的广告语“有欠斟酌”时,宜春旅游局竟然声称“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们知道,如今的宜春,实在是太“寂寞”了,因此要发出春天的最强音。尽管,他们也知道“叫春”这个词汇的丰富含义,但“寂寞”实在可怕,也实在难受,要想“一举成名天下知”,只有走捷径了——管他呢,流芳百世太难,遗臭万年也不错,从此请叫我“叫春城市”。确实,“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这条广告语一经打出,就像杨二头上的那朵大红花和芙蓉姐姐的S型一样,马上就为宜春成就了一段“经典”,就为宜春打造了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
但可惜的是,宜春旅游局没有想到,所有的广告都是做给广大观众欣赏的,而作为一条旅游广告,也自然要遵守这一规则。所以,我们在设计广告语之前,首先应该从广大观众的角度出发,要让他们容易理解,并且乐意接受。如果广大观众的理解与设计者的理解产生矛盾,甚至走向反面,这样的广告即使再有创意,宣传的效果再大,恐怕也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得不偿失了。我国的《广告法》第七条就明文规定:“广告内容应当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如果所打的的广告语故意引人产生歧义,让广大观众“想入非非”的,显然有违社会公德,应该受到制止。前几年,某企业在中央电视台打出的漂白洗衣粉的广告语,就是故意让人想歪的,就是想通过让人恶心来让人记忆深刻,以便更好地记住这种产品。这无疑等同于一种广告强奸,后来不是被明令禁止播放了吗?
当然,“叫春”这个词,在使用上并没有什么限制,我们也不是不能拿来使用。但是,如果用来形容一座城市,尽管在短时期内可以迅速出名,引人关注,其城市形象在日后却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是致命的打击!如果流传久了,以讹传讹,我估计还会有人误认成是全国首个红灯区城市呢。本来,宜春就是一个很好的名字,现在却因不耐“寂寞”,突然之间变成了“一座叫春的城市”。也许会有人说,这只不过是一种娱乐炒作而已,但我们不能不说由宜春旅游局导演的这种娱乐太离谱了,太低俗了。如果按照宜春旅游局的思路,吉林省的长春市,那不就可以打出“长春,一座长久叫春的城市”的广告语了?这样一来,不是又把宜春的“叫春”之声遮掩下去了吗?一座好端端的城市,为了拉动城市旅游,就莫名其妙地就打出“发情”、“叫春”的口号,分明是“狗熊按键盘——乱弹琴”!把宜春打造成“叫春城市”,无疑是自取其辱,更可怜的是宜春的市民们在当了城市成名的牺牲品时竟连一声反抗的权利都没有,就这样被人污辱了,可悲哦可悲!
据我所知,宜春,古称袁州,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乃赣西中心城市之一,不仅是“农业上郡”,而且是中国佛教“禅林清规”的发祥地,历来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更有月光美景,如春四季,天生是个旅游的好去处。这样一处神仙境地,却遭遇“叫春”事件,大大降低了历史文化名城的身份。的确,“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这条广告语现在是让人记住了,而且是牢记在人们的心中,但是这条广告语并没有起到树立鲜明城市形象、突出城市旅游卖点、激发人们旅游欲望的基本要求。相反的是,今后的宜春,很可能通过这条广告语,让人们又多了一个茶余饭后调侃的话题,这是令人十分遗憾的,更是宜春的市民们心头上永久的痛!
不过,从宜春“叫春”事件中,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到以下这一点,那就是有所收获了:一个城市尤其是旅游城市,如果要想在短时间内让世人记住、了解她,最主要的应该是从地域文化、自然风貌、城市气质、市场竞争格局、旅游发展趋势等等多方面去分析、构思,去大做这些方面的文章,其方法其实是有多种多样的,千万不要像宜春这样走低俗化的“捷径”。要知道,甘于寂寞确实很难,但甘于寂寞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哦!
版权声明:本文由久久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