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杨帆门“事件
中国政法大学著名经济学家杨帆教授遭女生挑衅、进而受辱,少数社会舆论推波助澜、指责批评杨教授,这委实让我觉得寒心。我不禁要问:在当今大学生群体中,出现极个别类似流氓的女学生本不算什么稀奇,但怎么在被誉为“中国法学界最高学府”的中国政法大学里,居然也有那么多的青年学子不明是非,进而以怨报德,对我们的杨教授横加指责呢?难道这就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吗?
由此,我想到了美国著名将军巴顿的故事。巴顿将军手下有一名看不起巴顿将军的士兵。在一次行军途中,那名士兵傲气十足地从将军身边经过,没有正眼看将军一下,更不用说向这位伟大的将军敬礼了。巴顿将军立即把他叫住,用命令的口气威严地对他说:“你可以看不起我个人,但身为军人,你必须尊敬我的将军军帽,向我的军帽敬礼!”。说完,将军脱下军帽放在右手臂上。那位傲慢的士兵无话可说,恭恭敬敬向将军的军帽行了个标准的军礼。这个故事与杨帆教授受辱事件似乎有些相似。作为经济学界的前辈,杨教授在讲台上是这方面专业知识的象征。在杨教授的课堂上,藐视杨教授的教学其实就是藐视知识,挑衅经济学界前辈其实就是挑衅“尊重知识”的号召。
抛开“师道尊严”的道理不说,作为公民的杨教授自身也是有“人格尊严”的。在众目睽睽之下,在中国政法大学的讲堂上,悍然对一位年近六旬的知名老教授“叫板”,我不知道这位女生的人格修养丢到哪里去了。
何况杨教授就真是如人所说的没有“师道”吗?杨教授的没有“师道”无非有三个方面的“罪证”。一则杨教授喜欢在课堂上推销自己专用的作业本,有“谋取私利”之嫌。二则杨教授喜欢在课堂上“标新立异”,甚至有时有“愤世嫉俗”的言辞。三则杨教授的课堂不够生动,没有“品三国”的易中天先生的课堂那么受听众欢迎。从这次杨教授对学生的课堂要求来看,他一定是位治学严谨、对工作生活都要求很高的严师,所以对设置作业的本子都要求一律,这是可以理解的。杨教授作为著名教授,生活中应该不会缺那么点本子钱,如果以此作为教授“谋取私利”的话柄,则只能说是某些人居心叵测。杨教授喜欢在课堂“标新立异”,应该是杨教授敢于突破陈旧思维,敢于创新的一种表现。他在用自己特有的价值理论关照社会、关注他所心爱的经济学领域,因而得出的结论一定与常人不一样。如果那也叫“愤世嫉俗”的话,我倒希望中国教育界多出现这样“愤世嫉俗”的教授,这样我们经济学研究领域才会真正出现“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鲁迅先生面对“风雨如磐”的旧中国,不是也“偾世嫉俗”过吗?但他的英明却伴随他那些“愤世嫉俗”的文字永垂不朽了。有人指责教授的课堂不够生动,不能象易教授那样吸引学生眼球。殊不知易教授教的是历史课。各门课程都有自己的学科性质,历史事件的生动与丰富性决定了该门课程具有更能吸引学生的特点。如果单纯以学生人数多寡来衡量教学艺术的话,我觉得中国没有那位教授能比得上一个电影院普通放映员。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在此事发生以后,基于可能的损害该院形象的考虑,终于不能置身事外,写下了一篇破似“中允”的大文。文中对想做“当代鲁迅”而支持女生言行、诋毁杨教授而遭舆论唾弃、主动辞职的该校萧瀚副教授的教学及其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调给予了肯定,并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为据,含糊其辞地表示大学生成长靠的是其自身的“精英意识”和社会“竞争压力”,企图否认学校、老师对学生的管束作用。作为院领导,他竟然发出这样的信号,实在是一种不太负责任的行为。
而且,萧副教授黯然离校时说的那句他自认为“说了现在还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言论”将来就未必会符合中国的国情。他那种做派颇有点布鲁诺当年在古罗马广场被焚时叫喊“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的味道。布鲁诺的“太阳中心论”把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推进了一大步,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但萧副教授的“论调“背离人心公道,他将来未必会那么幸运地被历史作为正面教材记住。萧副教授认为,大学课堂学生的行为以自身的“欲求”为准则,他们可以在课堂上随意出入,可以在课堂上做包括吃零食、睡觉之类的任何事情,并且将大学生偷偷摸摸的逃课行为正式“合法”化。抛开求知的层面不说,在课堂公共场合下,受这种“随便得可以”的“自由化”课堂行为影响的大学生究竟以后还会不会有一点点社会公德意识,很值得我们担忧。在他给自己学生的最后一堂课中,萧副教授语重心长地嘱咐他那群稚息尚存的青年学子:“大学里一定要谈一次恋爱”,因为那样可以催进爱心的萌芽与疯长。大学校园由最初的禁止男女恋爱到默认男女恋爱,再到现在的男女校外公然同居的“进化”,与萧副教授们在课堂上的“谆谆教诲”不无关系。那些懵懂无知的大学生少女们因过早涉入爱河而被弄的遍体鳞伤,声言不再相信爱情,轻者堕落沉沦,重者报复社会,应该也属于萧副教授之类的“为人师表”者的一大不菲的功劳吧!
“杨帆门”事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相信学校也快拿出处理意见了。其实杨教授抱着“稳定政治大局”的立场,已经保持了相当的理智与宽容,我们理应对他奉献我们的尊敬与心灵的慰籍。至于中国政法大学,一个流氓女生的粗鲁行为根本不能撼动其在法学界的崇高地位,也不会从根本上否定人们对中国政法学子的整体道德认同。但愿校方在处理此事的过程中,能抱着尊重事实真相,对社会、对学界高度负责的态度,客观公正做出处理,千万不可让正义胁持于漫骂、道德屈从于邪恶、政治让位于强暴!
版权声明:本文由久久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