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贪婪的苦果
2008年秋天,所有投资(机)者们都期待能采摘到一颗“金果”,可资本市场的“冬天”已让未曾成熟的果实陨落在从华尔街传来的寒风中,使“贪婪的投资者”们找不到北。当然,这个“冬天”并不是悄悄来临的,当2006年“次贷”的雷声在太平洋彼岸“轰轰”作响时,这股寒流就已经悄然蔓延开来,只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们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和重视,仅凭相当然的猜测,仍然憧憬那个梦幻一样飘渺多彩的金秋。
没有人愿意将它想象的如此可怕。可不得不面对的是,我们的想象与事实一样可怕。这不是想象的过错,其实,没有人能够精准地测算出一个未知的变数。如果能的话,可怕的事实完全可以预见,眼前的“危机”根本就不会存在。所以,当上帝用事实说话的时候,任何对事件缺乏预见和控制力的责怪已经何无意义。
在资本市场,这绝不象一个玩火者一不小心点燃了连片的森林那么简单,但它的确就象玩火者点燃了成片的森林一样糟糕。那么在这场熊熊燃起的大“火”面前,无庸讳言,“点”和“燃”这两个条件都是具备的。关于“点”,在火已经“燃”起之后,无论它是有意还是无意、甚至是否是“纵火”,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对于这个外因,可以很简单的理解,只要当“燃”的内在条件具备时,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能点燃。所以,当火势肆虐,危机蔓延之时,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燃”的问题更显重要。
一是“危机”的大火为什么会“燃”起?通常的答案已经铺天盖地,原因似乎也已经找到,最终让“次贷”背负这个罪名已经是铁律了。可是,新的问题是:谁制造了“次贷”?为什么要这样做?已经发生“危机”之后再问这个问题,并不是多余的。因为,从已知的结果中探寻事件的原由,总比猜测、想象和推理容易找到依据,尤其是会让那些发热的脑袋变得更加清醒。那么,究竟是那些必然性导致了这场“危机”的森林大火?答案其实很简单,“次贷”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而矣,它本身并不应该承担责任。而真正应该承担责任的是让这种表现形式存在的游戏规则及其操纵者(制度及其设计者)。可以肯定的是,能够出现问题的规则一定是有缺陷的。在资本市场的游戏中,利益和规则始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规则的作用仅仅是在最大程度上约束利益大小关系的度,如果规则的约束力不足以控制这个度时,它则会成为资本获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从而导致游戏的混乱。也就是说,在资本市场的游戏中,人人是贪婪的。当一项游戏规则并非建立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之上,缺失公平、以及有效的制约条件,或者这种规则不能有效的抑制投资(机)者们为了求得资本利益的最大化而产生的欲望,任其随意膨胀,无疑他们会将自身的冒险潜能发挥到极致,这时人人不仅是贪婪的,而且个个还都是冒险家。因此,失火也就再也正常不过了,甚至是必然的结果。
二是“危机”的大火“燃”的是什么?一段时间以来,多少经济学家都在神秘兮兮地测算、思考、研究,忙碌之中最终也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数据和答案。因为,没有人能够预测资本市场的得与失,那是因为没有人能够预测人性的懦弱或贪婪。在资本的博弈中,没有对和错,只有成和败。所以,对于不可知的事物给予不确定性的结论,经济学家们的确比善于肯定未来的政治家显得更加小心谨慎,或者说更加实事求是些。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既明确又模糊。它既不是经济学家们根本就无法算出那么复杂,也不是政治家们拍拍脑袋就能预知结果那么简单。答案明确的是:“燃”的就是资本;模糊的是:“燃”的多与少。并且从目前的火势看,这场大火前面,各国都堆了不少可燃的干柴。随着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的破产和美林证券(MerrillLynch)被美国银行(BankofAmerica)收购,整个华尔街都陷入了恐慌之中。海外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股市与一年前的高点相比,跌幅都在50%左右,A股市场的跌幅更是高达70%。近期的迹象表明,这场因为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并严重泡沫化引起的“危机”,已经违背了人们想象的意愿,影响到了实体经济。可见,这场“危机”“燃”起的不仅是泡沫资本,而且已经伤到了“筋骨”。可是,无论是虚拟的泡沫还是真正的“筋骨”都还不可怕,可怕的是,这场“危机”现在开始“燃”起了投资(机)者们的信心——当然包括“贪婪”。这将可能严重影响“危机”本身不能影响到的领域,为今后经济尽快恢复并痊愈留下阴影。
三是怎样才能阻“燃”?经济学家们开出的处方:一是“注资”,二是“节供”。无疑这些都是良方。关于注资,近期以来,世界各主要经济国家为了挽救狂泻的资本市场,“注资”数额几乎接近了天文数字,仅美国财长保尔森“跪求”通过的“有史以来最大的救市手笔”资金达到8500亿元;欧洲、日本等国也已注入了不计其数的资金,但市场的下行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在不断的挽救中,情况越来越不尽人意。巴基斯坦、冰岛面临国家破产,有些国家无限期关闭股市……关于“节供”,更是远水不能解近渴。在市场缺血的大背景下,虽然这是防止失血的有效手段,但只是断柴而对已在火焰下的“资本”并无“阻燃”功能。可见,救火的办法除了用“注资”和“节供”控制势态外,必须要从根本上进行医治,关键就是要弥补规则缺失,断其病源,消除恐慌。从而,恢复市场信心,当务之急这是根本。
最后,想说的是,没有解决不了问题,也没有想不出的办法。只要积极应对,所谓“危机”就是“机会”藏在危险之中。更值得期待的是七国集团(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7国)表示将“采取果断行动,并且使用一切手段”应对危机,前不久,G20承诺动用所有手段应对金融危机。这多少让恐慌中的人们再次看到了国际社会解决危机的决心。因此,还是用老派资本主义英国的诗人雪莱的这句诗作结束语再也恰当不过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版权声明:本文由久久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