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宗亲尹字探讨说
近日有宗亲认为“尹”字被滥用于官名,对此本人尹李杰免为论证,以之贻笑大方之家,望相关专家览正。
“……因为家族历史悠长,如今人口虽少但是溯源参杂不齐,而且五花八门。希望能理清其中主要的,又因为历史上尹被滥用于官名,故能希望与这些区别与鉴定。”
尹原本就是官名,何来滥用一说!?
“亲~,我说的是滥用:无节制的使用,多次使用;乱用:错误的使用。尹作为官名最早始于殷商,而先前则有一个地名叫尹,说不定这两个字在古代根本不是一回事,而后人将它统一了,现在的汉字的甲骨象形文都有好几种写法,详细请看我的帖子《尹-浅显解析》、《西周列国之“尹国”》。”
呵呵,又见到一个不看全意,而就错别字的主。我原意就是问何来滥用一说,字打错了。呵呵。如果就字论字的话,滥用可以理解为“无节制的使用”。是程度词。但多次使用不为“滥用”。乱用是其近义词。
说到“尹”原本就是古代官的通称。会意字。秉笔执法,则为权利的象征,百官为尹。甲骨文字形。左边一竖表示笔,右边是“又”(手),象手拿笔,以表示治事。本义:治理。至于你说的什么形如弓箭之类,则为后人附会。般公善做弓箭,后人附会之。至于“尹城”更是象“鸡生蛋,蛋生鸡”的原始命题。“般封尹城”,可窥见一斑。
网上引用未为不可,现代人翻书考证的少,网上百度的多。GOOGLE走了,百度一家独大。相关信息也是以讹传讹,张冠李戴的多。例如我合肥淮南宗亲尹涛,我昨日与欲给其立传,随意百度了下,一看吓一跳。尹涛大哥如看到必会告其百度乱用肖像权。一个不知何人的湖南后生居然配了涛哥的大照。而涛哥自己的一段简介里却没有照片。究其原因,是否和百度搜索、百度百科竞价收费有关就蔚为不知了。转载时不善加筛选,则“尽信书,无书”。
《史记?夏本纪》作“百官信谐。”。《说文》治也。上古时期“尹”一般多用于职权很大的官,例如太师、中书令等,是为“令尹”,东周列国时期的楚依然沿用,“令尹”行宰相之职;后朝则多有“京兆尹”、“道尹”、“府尹”、“县尹”。令和尹在官称里通用。用的多不为滥用。究其来说“尹”不存在滥用的说法。
如果就字论字的话,滥用可以理解为“无节制的使用”。是程度词。但多次使用不为“滥用”。不可说“尹”被滥用到官名里。
在此再补充点明一点,甲骨文出现在殷商时期。是刻在骨、龟壳上的,后世因而叫做“甲骨文”。关于甲骨文有专门的历史学家、考证学家的论证,我就不再这里多说了。之所以现在解释叫做“秉笔执法”,是因为官者权力之象征也。故而为“尹”。甲骨文里的会意不是真的笔,而是刑具,象征权力刑法之物。考古学甲骨原始样式可以看出“尹”的原始形态。本意即为官、权之象征。秉笔执法是后代的词。《说文》治也。至于“尹城”更是象“鸡生蛋,蛋生鸡”的原始命题。“般封尹城”,这种记录方式原本就有问题,是般封到了尹城之后叫尹,还是原本就叫尹。是个历史悬疑。并不改变“尹”的原始意义。咬文嚼字的话,“尹”就是“官”,权力之象征。为治理。古人先有氏才有姓。原始社会的演进。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关于氏族演进也有相关历史考证。我这里也就不多加说明。爱好的话,可以翻阅相关史料。这就是为文严谨的考证学要求。
版权声明:本文由久久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