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经济概论

国家与经济概论

延寿堂杂文2025-03-30 10:34:17
我不知道,国家在地球上的存在是不是必须的。在现有的科学理论认识下,我们知道:星系都有一个中心,细胞也有一个中心,团体有一个中心,家庭一般也会有一个中心……基本上任何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存在都需要也会有一

我不知道,国家在地球上的存在是不是必须的。在现有的科学理论认识下,我们知道:星系都有一个中心,细胞也有一个中心,团体有一个中心,家庭一般也会有一个中心……基本上任何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存在都需要也会有一个中心和合力,否则这个整体便会分裂,而分裂的各部分如果不自行衰亡的话,必然会加入到另一个整体中去。如此看来,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一种必然的规律性。
我国的先秦作品《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不知什么原因,第一次读到这个作品时就一下子记住了,虽然我并非无政府主义者。但那种自食其力,与天地相和,生于自然,归于自然,幽然自得的境界仍令我神往。特别是如果一个政府的治国精神境界已经不再美好光明甚至到了腐败和扭曲的时候,那样的“帝力”加身,是一件多么令人沮丧和悲哀的事。
国家是一个结构。一个成熟的国家是由一系列系统组合而成的综合系统,比如包括:地域、人民、法律、军队、机关单位(政府事业单位等)、生产单位(企业、工厂、生产队等)……国与国之间,国家的地位是不同的,比如超级大国、经济大国、附属国、富国穷国、强国弱国等。
国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往往有着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政治纲领、共同的主流价值观,共同的方针路线,当然如果在国与国之间,这样的代表性就更加鲜明。但在国家内部,这种共同性就很值得怀疑,国家往往并不体表所有人的利益,而是部分。自古以来,等级制度就客观存在着,比如奴隶、平民、贵族,比如古代印度的等级制、中国元代的等级制。自从人类历史上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后,便有了阶级的分析方法: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治被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对于这样的定义,我觉得仍有局限性(国家是一种存在的规则性、客观性需要,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但这样的定义至少说明了和揭示了国家并不代表全体国民的利益,而是代表以统治阶级为主体的那部分人的利益。
我们知道过去的土匪强盗在拦路抢劫时有一个经典的开场白:“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打我这儿过,留下买路钱!”所有经过其地盘的人都要交过路费。现在的土匪基本上没有了,但我们知道有一个官方机构,叫海关,凡是从国外进口的商品都是要征税的,不征税而偷着进来的叫“走私逃税”,是被国家严厉打击的行为。这样一个本来只卖1000元的商品被准入到市场可能是1500元,承担者当然还是消费者。
我们知道,在社会主义国家,土地是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的,不允许私人和集体买卖。私人或集体同另一方进行土地交易是明确违法的,虽然事实上在某些地区这种私人交易或多或少存在。假如一个农户私下用自己承包的土地和开发商交易,可能换得几套房子另加好多万元的补助。但是如果被当地的政府征用,所得到的回报会少很多很多。而政府征用了农户的土地后,会转手让承包商开发,当然转给开发商的地价会高出很多很多。现在中国的地方政府许许多多的地方叫“土地财政”,也就是靠征用、转让土地使用权而获得高额利润的,其实中国高房价的成因政府是最根本也是最大的推手,因为他不仅提供政策允许,而且首先拿取高额利润。当然,政府征用土地,没有脱离国家掌握一级土地使用权的原则,基本上是被允许的,如果履行了报批手续的话。
以上两则事例说明,如果国家的财政不是代表了全体人民的利益,那么就与旧时的土匪强盗和欺行霸市的强买强卖行为一个样,而且程度会严重得多。正因为是国家政府行为,国家的收入总归国库,由国家统筹调度使用,比如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用于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管理、用于国家基础建设、用于社会养老等等,这样国家的这些行为才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这也说明了,国家只有从根本上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才使得他的方方面面的政策、规定和行为才具有正当的理由和合法性。
“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心向背问题是革命成功的关键”。历朝历代的成功明智的统治者都无一例外地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并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心声。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统治集团,他代表的群体利益越广泛,其推行的政策越有利于广大的人民,那么这个国家就越稳定和谐,从而走向繁荣。反之,他代表的利益越狭窄,其推行的政策只利于少数人和少数集团,那么这个国家就蕴育、潜伏着不满和反抗的因素,并最终导致混乱甚至颠覆。
说到国家,就不得不说统治术,当然,统治术可以冠之以更好听的名词如治国经验、历史经验。统治阶级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呢?当然很多很复杂,而且互相交错,但也可以简单地概括分类一下:思想治国、以法治国、武力治国、经济治国,当然现在有了一个更为丰富、更为灵活、更有内涵的治理方略——科学治国。
思想治国是一种高级的治国方式。人是可以思想、可以质疑的高等动物,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都会有一个价值取向问题,或者信仰问题,比如: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幸福和快乐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很难想象,一个人如果没有属于他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是非观,这个人是否还能平静正常地生活;一个没有灵魂的人肯定是要疯狂或沉沦或崩溃的,国家亦然。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实际存在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审美观、是非观,无疑这个国家会是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思想文化虽然是发展变化的,但它往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传承性,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往往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如果一个民族和国家具有复杂的、不稳定甚至没有一个可供大家认可和依从的价值观、是非观,这个民族和国家必然发展为一个迷茫的、浮躁的、多变的、不稳定的甚至是纷争的社会状态,直到其找到新的信仰为止。历代成功出色的统治阶级都不会忽视思想教育问题,也就是全体国民的思想认识问题。
封建思想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但封建思想具体指什么?这是一个内容宽泛的名词。封建思想主要体现为道德层面,比如仁、义、礼、智、信,忠君爱民。儒家的“恕”也类似于佛学的“慈悲”。儒家的道德观反映了向善、仁爱、智慧、自强的人性的光辉的一面,他的理想境界就是做人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正人君子”,平民如此、知识分子如此、国君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