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这半生
“文化大革命”爆发的那一年,在一个常常揭不开锅的贫苦家庭,接生婆刚赶到的那一刻,父亲匆匆出生了。
当哇哇哭完的父亲探出小脑袋,看着这个崭新的世界时,他就早已经有七个姐姐,刚刚出生的父亲不可能意识到,他是家里等来的第一个男孩,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家庭在苦等了上十年后,终于等来了一个男孩,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当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听到村子里乡亲们传来的喜讯时,就马上背着锄头从麦地里一路小跑回院子,扔掉锄头,甩掉草帽,麻利地搓了搓裹着干泥巴的手,小心的用双手托抱住用旧麻布衣片裹着的父亲,低着头紧盯着着怀里的婴儿,不停的对着婴孩哈哈傻笑,兴奋得合不拢嘴。
短暂的兴奋过去后,爷爷一屁股坐在了屋檐下的泥地上,抽着用树叶自制的旱烟,远望着院外,陷入了沉思,爷爷的父亲是富农,所以爷爷家的成分不是很好,只分得了很少的田地,之前全家九口人,每年还没有到青黄不接时,就早早的揭不开锅了,每年总有一段时期,全家人一天两餐的吃青菜拌饭或者整碗青菜甚至是挨饿,饿晕是常有的事,现在随着父亲的出生,窘迫的状况将愈加艰难,而且当时看来,这样的日子不知何年何月才是尽头。
尽管父亲是家里的第一个男孩,但这并不意味着父亲就能养尊处优,比他的姐姐们享有什么特殊的“优越待遇”。事实是,短暂的兴奋和喜悦过后,终究还是要面对生活的现实,由于家里条件实在是太过于贫寒,奶奶的奶水也少,所以打从父亲出生那天起,父亲就老挨饿,一直是营养不良,个头高高大大的,长的却是面黄肌瘦。等稍微长大一点,作为家里的男孩子,父亲每天放学后就和爷爷一起出去干活,挑水、砍柴、锄地、割草、拾粪,甚至是跟爷爷一起出门“上水利”(就是人工修筑水利工程),有一次,父亲又一次去上水利,其中有一天,已经到下午了,和父亲一组的三个人竟然还一个都没有来,只有父亲一个人干了快一天了。按照规定,只要每个小组当天完成规划好的工作土方就可以收工计分,而如果没有完成,则一天就算白忙活了,后果还很严重,要直接追究当事组员的具体原因。当时,别的小组都完成得差不多,马上就收工了,父亲在的组,虽然父亲干了一天,但距离完成当日任务还有不少难度。原本父亲可以向上面说明真实情况后当天就可以不干了,不过他们组的其他人就会很麻烦。虽然仅凭一个人,完成当日任务很难办到,但是在炎炎烈日下,父亲仍然挥舞着手中的锹,在土坑里挥汗如雨,再累再热父亲都一直坚持,丝毫没有想过要放弃,等到太阳快西斜的时候,父亲组的几个人终于来了,原来他们三昨晚打了一整宿的牌,白天就睡了快一整天,刚刚睡醒就赶过来,看到父亲为了他们不受处罚而一人拼命的干,一个个都很感动,于是马上都拿起锹、钻子、箕踞,跳进大土坑中,加入父亲的行列,和父亲一起热火朝天的干起来,在父亲辛苦一天的基础上,大伙们一鼓作气,终于在天黑前的完成了别的组需要一整天才能完成的任务,让别的组都瞠目结舌,大为吃惊,也让自己组逃过了处罚。而当晚,高大魁梧的父亲就因劳累过度病倒了,整晚整晚的发烧,没有吃一点东西,但是第二天,他还是准时出现在了水利的工地上,继续接着干。后来村里人每当说到我父亲,就称他肯卖力能干,于是父亲在村里就留下了“狼扛”(即身体高大且舍得卖力肯干)的美名。少年的父亲,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我无法想象,甚至也不敢去多想象!
尽管父亲干活很卖力,是块好手,但并不意味着父亲就胸无大志,决定一辈子扎根农村,靠力气过日子。作为富农后代的爷爷,一直很重视男孩的学习和教育,在家里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还是希望父亲能学习知识,脱离农村,坚持让父亲读书。从小学上到初中,接着上了高中,当时物质还很匮乏,高中住校,大米要自己带,高中时有一学期,父亲带去了20公斤大米,外加平时不时回家带一些咸菜,在学校时就吃大米拌咸菜,注意不是咸菜拌大米,因为对于父亲这样的正在长身体的大个来说,20公斤大米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只有反过来饭拌着咸菜吃,整整一个学期,父亲就是这样吃过来的,没有一句怨言。那个学期,父亲仅仅用了88块钱。
尽管父亲穿的,住的,吃的,用的永远是班上甚至是全校所有人中最差的,但是父亲的成绩却永远是最好的,当时从小学到高中十年,整整十年,父亲的考试成绩从来没有迭出过前五,而且连续担任了五年的班长,在当时的家乡,这不得不称得上是一个传奇。父亲的头脑很灵活,100以内任意两位数的乘法,父亲到现在都能在3至5秒钟内计算出来,我母亲都说我们现在比不上父亲。还记得有一次,父亲去帮一位粮站买谷子,当时谷子是一带带称重,累计总重量,然后按单价算最终的总价额。称完后,当粮站的会计还在不停的“归零”“归零”时,父亲用心算已经将最终的总价额算出,最终经计算器检验三遍,证明父亲的结果是完全对的,在场的人无不开始表示不可思议,紧接着啧啧称奇,最后表示佩服的。于是父亲在当地又有了“计算器”的名号。
父亲很幸运,在他读高二时,赶上了停考了几十年的高考重新开考,可是偏偏造化弄人,在距离高考还有几个月的时候,父亲最喜欢的一个姐姐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本来贫穷的家里为了给姑姑治病更是一贫如洗,这给父亲带来了极大的刺激,整天精神不振,在最终的高考中,一向成绩优异的父亲以2分只差落榜,被心仪的大学拒之门外。
得知父亲落榜后,许多同乡人在意外后也表示遗憾和理解,爷爷和长辈们也纷纷劝父亲去复读一年,当时没有人会怀疑父亲的能力,只要父亲再读一年,上大学是不成问题的。但此时的父亲却因为不愿再拖累为他一直默默牺牲的家人们而放弃了复读,也就此留在了家乡,扎根在了农村,一直到现在。
在当时,高中学历还是不错的,凭借着好的计算能力,后来父亲进去了村委会当村会计,一直连任至今,父亲在这个岗位上整整干了20年了,村小官也小,但事却不少,为了村级里的事,父亲经常是早出晚归,早饭中饭一起吃,有时侯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一直为发展村级经济而奔波操劳,别人中年发福之际父亲却愈加消瘦。苦心不负有心人,在父亲和村支书长期的不懈努力下,村里兴建了一个大型养
版权声明:本文由久久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