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男人无外遇
唐代诗人张籍的《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原本是拒绝权贵征召,不得已而使用婉拒之辞,虽然以节妇口吻道出,实则透出的却是好男人的心态。
好男人自然是相对女人来说的。他们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忠实于自己的女人。虽然不免不解风情,不擅怜香惜玉,但不背叛女人的底线,却是毫不含糊的。
在男人与生俱来的双重本性——神性与兽行中,好男人秉承的是神性。他们渴望成为一方神圣,即使不能撑起一片蓝天,起码也要罩好老婆孩子。否则的话,便脸上无光,做人失败,不为自己所容。这是好男人最顽固的心理堡垒。
好男人的标签就是善良。细分起来,又有庸善和能善之别。所谓的庸善就是没什么大的本领,一生庸庸碌碌,却总是与人为善。这类人就是常言所说的有德无才,历史上,绝大多是劳苦大众,他们在好男人中占大多数。所谓的能善则不仅善良,兼有本领,往往是某一领域的拔尖儿者,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这类人就是广受称道的德才兼备,从古自今,多为知书达理的文化人。
善良自然道德就高洁,做不来坏事,自然也就没有绯闻外遇。
先说庸善。既然平庸无奇,自然引不起异性的青睐,外遇便无从发生。更何况,他们的经济地位低下,“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已经是梦寐以求,哪没想外遇的心思,可谓是“即无贼心,也没贼胆”。自古流传的董永、武大郎,就是其中的典型。
能善则不同,由于德才兼优,自然是众多女子的梦想,才子佳人,自古便是一对风流,于是便极易引起女子的思暮与想往,外遇指数自然最高,最有机会闹出外遇,至少也是惹上绯闻。
但庸善也好,能善也罢,他们毕竟是善良的,不像英雄那样,本质是一个“雄”字,不会为道德所困而屈了自己,往往是“英雄难过美人关”。他们心里第一想着的是别人,因此不能越雷池一步。
寻常的女子就不必说了,即使真的遇上了心仪的林妹妹,他们的心理机制却是这样:如果喜欢下去,将置妻子于何地?有过硬的心肠,另图新欢或者说追求真正的幸福吗?况且,这类事情极易为人歪曲传扬,一旦妻子知道了,闹将起来,非但自己颜面扫地,又牵扯上一个原应心仪的佳人也跟着灰头土脸,自己的神性有体现在了哪一方?按高傲的心思,对于双方,自己都应该是一尊神圣。如果到头来是“猪八戒照镜子——两头不是人”,这样的事情如何做得?
他们深知女性的心理,一旦动了感情,奋不顾身的目标就是走向婚姻,如同扑火的飞蛾一样。粉红知己如金兰之好般自然洒脱,纯粹就是一个梦想。
因此,好男人一旦遭遇心仪,濒临外遇,最自然的反应,便是“恨不相逢未娶时”。换成常言表述,便是“有贼心,没贼胆”。
行文至此,道理自明:无论是庸善还是能善,但凡是好男人,都是与外遇无缘的。前者不遇外遇;后者拒斥外遇,除非因种种机缘,猛然醒悟,不再做好男人了。
好男人心理平衡吗?应该是不平衡或不尽平衡。“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的千年愤懑,便是明证。参照心理学的心理需求五阶段学说,人的一生当是一个不断展开的过程:从基本的生存,到有归宿有安全感,再到受人尊重、自我实现。过早地便戛然而止,是不符合人类心理的。更何况,虽无贼心,毕竟贼胆尚存,尤其遇到心仪而不得不舍弃,心中也是怏怏的。
看来,诚如莎士比亚所言:“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做与不做好男人,也应该是一个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由久久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