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绝精品,远离精品,健康生活
这几天我发现生活有点乱套了,馒头是黑黑的,粗粗的,放在嘴里往下咽都有点拉嗓子眼;炒个菜倒点油吧,冒青烟,那个菜吃起来寡滋少味的。
妻子告诉我:面粉是我的一个亲戚特意自己种的麦子,没有施化肥农药,拿到面粉厂自己看着推的,没有加任何漂白剂,也没有出麸子;油是自己家产的大豆,自己拿到附近村一个豆油厂加工的,简单地把豆渣儿撇了撇,没有象我们现在吃的色拉油似的,经过十八道提炼。
后来我们村有位土养生专家告诉我,没有出麸子的黑面馒头放在嘴里往下咽的时候是有点拉嗓子,但是咽下去它也拉肠子呀,它可以把我们肠内多余的脂肪带走,保持肠内清松,同时麸子里还含有我们人类最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原来我们把生命中最需要的宝贵元素全都放弃了,只给自己留下一些淀粉和以及由此引发的糖尿病、高血压、脑血栓。同样我们吃的色拉油,提炼一回就丧失掉一层营养,十八层提炼后给我们自己就只剩下油脂了,附着于血管壁之下,为各种疾病埋下隐患。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生活方式正在被起来越多的人放弃,回归原始,过粗糙的简朴的生活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所接受。
我想起了我们的文学,我们的诗歌,我们的散文,我们的小说,是不是也越来越细越来越精了,精到什么程度细到什么程度,说句对得起良心的话,大部分著名的诗人的著名的诗我是读了七八遍不知所云,我自认为从小熟读唐诗三百首,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和语言的敏感性。借助一点诗歌评论吧,不借助还好点,看了几篇著名诗歌的著名的评论,看完后除了几个新名词什么质感、张力、穿透力外,大脑里一片空白,正所谓你不评我还明白点,你越说我越糊涂,一看头衔还着实吓你一大跳,什么全国著名,世界著名、华语作家之类。小说散文也好不了哪里去,我们在追求精细,什么语言隽永、深刻、清新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滤掉了生活中好多好多原汁原味的真正的精华的东西?
精细的食品已经使我们好多人过早地得上了脑海栓、中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已经大大提前了,只能称为中年痴呆症),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已经丧了良知的作家们再向社会批量提供那些经过他们多少层过滤了的精细的精神食品,我担心我们这个社会中年痴呆症的时间会不会大大提前,逐渐演变成少年痴呆症。这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这个已经在全国著名学校经过全国著名的教师的精心培养下的学生的呆呆的眼神中看出一些症兆来了,我担心少年痴呆状会象鸡瘟一样漫延开来。
原汁原味的食品才是好食品,反映原汁原味生活的作品才是好作品,精明的大师绝不是什么精雕细琢,而是轻轻点拨就能化平淡为妙趣,化腐朽为神奇!
我们期待着大师,更期待着那种反映原汁原味儿生活的真正的好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由久久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