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秦
虽然先秦时各国一直都是打来打去,但实际上,武功之盛,当自秦始。秦之治国,惟“耕”、“战”二字而已矣,颇有“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气概,不似其他诸国(典型的如齐国),总喜欢玩点文化,显摆显摆自己的贵胄血统,到头来却是秀才遇上兵,被自己最瞧不起的陕北流氓团伙打了个落花流水。
秦之粗鄙,事出有因。别国开国国君,除楚国外,不是血统高贵,就是有功之臣,唯独秦国开国之君非子,不过是一名马夫头儿。非子一开始是在犬丘(今陕西兴平县)给周孝王养马,不知道是因为饲料好还是他对配种接生很有研究,总之马场的马数量直线上升,于是周孝王很高兴,便把马场场长非子同志给封在了秦邑(今甘肃天水县)。
犬丘,看这个名字就能知道和犬戎有关系。的确有学者(如蒙文通)认为非子就是犬戎人,当然也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众多说法中,其实以司马迁的说法最不可信,他在《史记·秦本纪》中说,嬴姓的祖宗是大禹治水的大秘伯益,因为工作出色,伯益被舜赐姓为嬴。这纯粹就是扯淡,君王赐姓的事不是没有,像后来唐朝的时候李姓人口暴涨,其实是唐朝皇帝把很多高鼻子黄头发的主儿都赐了李姓,但是在舜的那个年代,绝对没有这种事。这很可能是秦的统治者为美化自己而编造的,司马迁乃是采用了最不靠谱的官方说法。不管非子是不是少数民族(如果他真是犬戎,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在当时应该算是外国人),他的出身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秦国统治者没有贵族的思想负担,可以明目张胆地鄙夷斯文,也不愿遵守什么规矩,不服就打你丫的,服了更打你丫的。
如果当年是齐国统一了中国,那可能古代中国在文化上会更加光辉灿烂,但统一后可能会非常不稳定。也许有人会说,难道秦就稳定吗,同意以后不是也很快就分崩离析了吗?请注意,我说的稳定是全中国的稳定,而不是秦或齐一朝的稳定。秦给中国的统治者树立了一个法家传统,后来经汉武帝的修正,变成了外儒内法的统治原则,这个原则虽然极端虚伪,看上去冠冕堂皇,实际上血腥残忍,但是确实对内可稳,对外可守,对保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如果是齐统一了中国,那中国就很像古希腊了,高尚,唯美,灿烂,但即容易内讧也容易被外人干掉,甚至到今天我们可能根本就没有中国这个概念了。当然,齐是不可能统一中国的,齐国就是再强大,它的君主也只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做诸侯的盟主,而不会想自己做老大。自古秀才不成事,成事的都是流氓,中国的历史是流氓欺负秀才的历史,我们缺少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那样的洗礼,或者说,还没到那个时候。
几年以前在谢老师的沙龙里,有一个陕西的MM谈贾平凹,其间大家说到现在陕西是中国最具文化底蕴的地区,这话我同意,但是我又说,其实倒退两千年,秦川三百里,是全中国最没文化的地方,那儿的人种粮食吃饱了就出去掐架,掐架是为了抢更多的地方种粮食,捎带脚也抢点美女和宝贝什么的,是之谓耕战。可是,两千年过去了,这片曾经是战争贩子集散地的黄土地,居然成了中国最厚重的文化圣地。由于当年秦的强势,后代的帝王往往也把这里作为定都的不二选择,长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泱泱中华的象征。全中国最优秀的文化血液都在这里汇集,慢慢地秦川开始灵秀起来,两千年的岁月荏苒,用来脱胎换骨是足够了。而陕西人也早已不是当年那只好斗的公鸡,给人的感觉是古朴、诚实、憨厚……看看北京的油气、牛气和贫气,看看上海的令人厌恶的假洋鬼子气,厚重的西安才更能代表中国。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说迁都到西安比较合适,虽然只是玩笑之谈,但其中也不无真话。总之,秦之变,贯于史,达于今,沧海桑田,令人感慨。
08年9月5日,读黎东万《细说秦汉》有感。
版权声明:本文由久久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